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及其建设意义.docVIP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及其建设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构及其建设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意识 制度建设 国际责任 绿色发展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必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国际责任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 ▲ 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渊源与现实建构》(201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德育研究专项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专题教学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民办高校质量工程);《〈毛概〉课程教学体系研究》(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课题,NYKYJ2013007)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含义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狭义的生态文明则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性状,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而言。 生态文明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以生态平衡为核心,以代际公正为原则,反对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包括: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发展环保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人们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等(奚洁人,2007)。 人类选择生态文明,是基于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突破,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该优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这不单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避免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异地转移以及危及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代际转移;而且由于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完全看清资本主义国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兴起 (一)生态文明在世界兴起 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不断增速、水污染严重、资源锐减、能源匮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最紧迫的重大问题。 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破坏作出了反思,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极大关注。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称之为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转载自论文之家 ,请保留此标记。)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同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阐明了七点共同看法和二十六项原则,对促进国际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三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反响。报告突出了人口、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益及重要性,指出:目前许多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贫困化,同时也是环境恶化。这种发展如何能满足依赖于同一环境而人口翻一番以后下一世纪世界的需要呢?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人类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问题,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名为巴厘路线图的决议,要求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的碳排放量要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每一个参与缔约国家都有具体的削减碳排放责任。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关心的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资金问题等在此次会议上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