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众所周知的…… 你可能不知道的…… 汽车碰撞试验 风洞实验 核研究 模拟宇宙大爆炸 计算材料学 网络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信息窃取技术严重侵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网络电话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危险 “熊猫烧香”病毒曾猖獗一时 计算机十大犯罪案例 网络欺诈 网络犯罪 合理利用网络 认识了解网络,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便利条件; 学会鉴别各种网络行为,辨别来自各方的信息,谨慎对待网友的各种请求,同时谨慎进行互联网活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了解基本的计算机与网络的防护知识,尽力做好自己的计算机设备以及个人资料不被非法盗用,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财产;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LOGO LOGO 计算机的过去和未来 任新志 计算机与互联网知识 计算机发展简史 未来的计算机 计算机改变生活 古典计算机器时代 计算设备还不是科学,而是工具。 出现一些具备计算和存储信息能力的设备。 辅助计算的基本手段出现,主要针对的是数字。 主要特点:计算设备作为人脑计算的辅助工具,不具备自动计算能力。 早期的计算机器 帕斯卡的加法机 莱布尼兹的乘法机 巴贝奇差分机 巴贝奇分析机 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盘 早期的计算机器 哈佛大学研制的机电式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MARK I 现代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 主要特点 逻辑元件——电子管 主存——磁鼓 辅存——磁带 软件——机器语言、符号语言 应用——科学计算 主要成就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历史新篇章。 1946年6月,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组成和框架,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图灵、图灵机及图灵测试 图灵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4岁,提出图灵机理论; 31岁,参与Colossus(二战时英国破解德国通信密码的计算机)的研制; 33岁,构思了仿真系统; 35岁,提出自动程序设计概念; 38岁,设计了“图灵测试”; 在后来还创造了一门新学科——非线性力学;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父,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 ——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 阿塔纳索夫及ABC计算机 被“遗忘”的电子计算机之父——约翰·阿塔纳索夫 (John Atanasoff,1903-1995) 存放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ABC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 冯·诺伊曼及冯·诺伊曼结构 1945年6月30日,冯·诺依曼发表“101页报告”——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1946年7、8月间,冯·诺依曼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the logical design of an electronic computing instrument)。 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冯·诺伊曼 这两篇报告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结构(von Neumann Architecture)”。报告明确指出: 采用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 计算机由5部分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装置; 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按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并逐条执行,从而自动完成程序描述的处理工作。(即,“存储程序”思想) 电子管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注意ENIAC并不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的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5000次加法/秒 体重30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功率150KW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主要特点 逻辑元件 —— 晶体管 主存 —— 磁芯 辅存 —— 磁盘 软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 应用 —— 除科学计算外,已应用于数据处理、过程控制 主要成就 首次将晶体管用于计算机,使计算机缩小了体积,减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 发明了高级语言。 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兼容问题,包括硬件兼容和软件兼容。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与电子管的比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