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姓 名: 赵 梅
学 校: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
学 号: 20071410020294
指导教师: 金亚飞
定稿日期: 2015.11.20
目 录
摘要··················································第1页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二、鲁迅对笔下知识分子的态度
(一)尖锐的批判
(二)深深的同情
(三)热情的关注
三、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性及社会意义
摘要鲁迅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弃医从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一直在探索“国民性”问题,他要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坠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引起“疗治”的注意。关键词小说 知识分子?封建思想 形象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孔乙己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不仅表现在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也表现在短衣帮对他的嘲讽,但是最能表现出孔乙己一生不幸的是孔乙己的迂腐和麻木不仁。《白光》中的陈士成,他醉心仕途,“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考试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膨胀,终于导致了他的死亡。你也许会觉的他可怜、活该,是自取灭亡,谁让他那么贪心了。可是别忘了,他所有对科举道路的贪婪幻想是被那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刺激出来的。那个社会给他规定的人生道路就是那么狭窄,要么不计一切成为上等人,要么就被人踩在脚下”十六次考试,场场落选,以至心理变态,梦想发财,他的性格完全被封建社会给扭曲了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陈士成一辈子没有坑害过人,甚至比孔乙己还要“清白”,连小偷也未做过,但他却被科举制度坑害至死。从这个角度看,他和孔乙己一样,都是封建社会可怜的祭品。作品结尾时,有一段关于万流湖里的浮尸的描写,表面上十分客观冷静,实际上显示出作者对“病态社会”的愤懑和对死者的同情。很显然,鲁迅的意图主要还不是批判陈士成,而是向读者提出问题,和孔乙己一样,陈士成为什么会走到穷途末路?他们的结局是由谁造成的? “吃人”本质,同时也寓意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人的终结
“五四”以后的知识青年心灵的《伤逝》。这是一首以男主人公的手记方式写成的悲情缱绻的悼亡诗。涓生子君是凭借“五四”时期颇为盛行的个性解放思潮冲击封建家庭门坎的。子君不顾家庭的阻挠和社会的非议,勇敢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种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决绝的,但是在封建意识层层厚积的中国现实中,又是过分天真的,它可以使青年成为双双飞舞的蜻蜓却不能使青年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只要社会这个坏孩子系以细线,便可以尽情玩弄虐待之”。家庭、婚姻、知识分子等,都不是独立自在,自我封闭的天地,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的制约。他们缺乏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先进的思想,只能在小家庭中寻找慰藉,不能开拓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涓生和子君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他们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狂人”承担着个体与群体对抗的角色,也显示了个性解放启蒙思潮与封建传统势力的一场较量。。
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这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告。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鲁迅正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分子问题的。他在小说创作中用和对待农民问题几乎相同的注意力来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正是把知识分子生活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加以考察。他在主要是农民问题的小说《故乡》中,曾提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农民闰土其实是同样的命运,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也不过一个是辛苦辗转地生活,一个是辛苦麻木地生活。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时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重视知识分子问题。 二、鲁迅对笔下知识分子的态度
(一)尖锐的批判
鲁迅在谈到他怎样做起小说来时曾说是:“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出于此,他小说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深深的同鲁迅正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分子问题的。他在小说创作中用和对待农民问题几乎相同的注意力来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正是把知识分子生活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加以考察。他在主要是农民问题的小说《故乡》中,曾提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农民闰土其实是同样的命运,如果有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