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概论(一)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与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其他微生物作用的活性物质。
2.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MBC):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的最小浓度。
3.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指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4.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5.抗菌谱: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6.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通常以时间(h)表示。
7.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抗药性的产生使正常剂量的药物不再发挥应有的杀菌效果,甚至使药物完全无效,从而给疾病的治疗造成困难,并容易使疾病蔓延。
8.化学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目前已成为“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和“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专用名词。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2.损伤细胞膜 3.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5.对抗代谢物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概论(二)重点内容
一.细菌耐药性
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指细菌对抗菌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是细菌的一种抗生现象。细菌耐药性的程度以最小抑菌浓度(MIC)表示。
2.耐药性产生原因:
细菌本身因素:可通过突变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耐药性。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抗菌药在农、畜、水产方面滥用导致耐药菌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
盲目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4) 缺少联合用药:个体化联合用药可缩短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5) 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人工瓣膜、介入治疗等,新技术为机会致病菌提供进入人体的通道
3.分类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属对庆大霉素天然耐药,肠道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等。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等。
4.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3)细菌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4)细菌主动流出系统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二.药动学及药效学概念及参数
1.药动学(PK)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决定着药物在血清、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间过程,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给药后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 时间为横坐标绘成曲线, 坐标轴和这条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对于同一种药物可用它比较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
药峰浓度(Cmax):指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
药峰时间(tmax):指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t1/2):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Vd):在假设药物均匀分布于各组织且其浓度与血液中相同的条件下, 药物分布所需用的容积。
清除率(CL):指单位时间内整个机体或某消除器官能消除相当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 即单位时间消除的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2.药效学 (PD) 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生理等功能影响。也就是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与药物效应、药物毒性的关系。
药效学概念及参数:抗生素后效应, 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
3.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两大类
浓度依赖性:浓度与杀菌活性正相关,随着药物血药浓度的增高,杀菌效果增加。
主要参数:AUC0-24/MIC, Cmax/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在到达抗菌阈浓度后继续增加药物浓度其杀菌程度相对不变。主要参数:TMIC
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的合理应用 重点内容
一.1.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
对需氧G-杆菌作用强大,大部分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对G+、G-球菌有一定作用,少数对结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4绝对值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QGDW 11651.13-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3部分:穿墙套管.pdf VIP
- 电子商务客服教案课程.doc VIP
- 客服培训课程小游戏.pptx
- QGDW 11651.12—2017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2部分:母线及绝缘子.pdf VIP
-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分析-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
- 分散式风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定价策略与渠道价格管理8.doc VIP
-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37页PPT.pptx VIP
- QGDW 11651.10-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0部分:干式电抗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