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华光”拜占庭建筑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方华光” ——拜占庭建筑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贸易往来,使之融合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色彩,形成独自的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建筑(4-15世纪)    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在拜占庭集中式形制的发展中,结构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集中性垂直构图的纪念性形象是依附于特定的结构技术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其代表作。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建筑按国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6世纪)圆形穹顶 、对神的敬仰 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外形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 第二阶段:(7-12世纪)重视装饰、变化大 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 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和圣马可教堂的对比 第三阶段:(13-15世纪)异域色彩明显 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的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了。 带有土耳其文化的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建筑的内部装饰 拜占庭风格建筑在内部装饰上也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面不便贴 大理石,就用马赛克或粉画。为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马赛克的后面先铺一层底色,最初为蓝色,后来多用金箔做底。玻璃块往往有意略作不同方向的倾斜,造成闪烁的效果。粉画一般常用在规模较小的教堂,墙面抹灰处理后由画师绘制一些宗教题材的彩色灰浆画。柱子与传统的希腊柱式不同,具有拜占庭独特的特点、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多为忍冬草 。 建 筑 特 点 拜占庭建筑文化的传播 伊斯兰建筑文化中的拜占庭风 俄罗斯东正教教堂的拜占庭风 世界上建筑中的拜占庭风格建筑 * * 主 讲: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马志明 两河流域——波斯建筑 巴西利卡建筑 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 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穹顶 结论:相比而言,建筑气势不如以前,装饰效果更佳,穹顶的变化大。 当代拜占庭建筑风格 交融 古罗马 建筑 当今社会 建筑 两河流域建筑 巴西利卡建筑 穹顶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 又注意统一 后期伊斯兰文化色彩浓厚 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 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 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 宗教色彩浓厚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普遍使用“穹窿顶” 拜占庭 建筑 世界建筑 俄罗斯东正教 伊斯兰世界 NO.1 NO.2 NO.3 * * *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