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fineon:德国英飞凌 Numonyx:荷兰恒忆 Triguint: Skyworks:美国思佳讯,射频产品 NXP:荷兰 Wolfson:英国威胜 * * * * * Fairchild:美国仙童 * * * * Pericom:美国群芳 * AMLOGIC:美国晶晨 ATMEL:美国 * AU Optronics:友达光电 Hynix:韩国海力士 * 当闸极的长度小于5纳米时,就会开始产生隧道效应(Tunneling Effects)。由于源极和闸极会非常接近,因此电子将会自行穿越信道。英特尔的技术策略总监Paolo Gargini曾用行人走在路上碰到瀑布来比喻漏电现象:“如果不知道瀑布有多深,大家就会绕道而行;如果水幕只是薄薄一层,大家就会直接穿越它。”这个问题会随着晶体管间连线宽度的继续减小而日益严重。这时候,晶体管就变得不够稳定,因为其“自发传输”(Spontaneous Transmission)的机率大概是50%。换句话说,海森堡(Heisenberg)的“不确定定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就会开始发生作用,电子的位置就无法精确地预测。 电子泄漏带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产生更多热量,而为了不让过多的热量损坏系统,就需要更完善也更昂贵的散热设备。尽管英特尔最新的基于90纳米工艺的P4处理器已量产,但英特尔也承认,该处理器约30%能耗都以电流泄露的方式浪费了,而为了解决实际功率往往在100W以上的芯片散热,我们还要使用更加昂贵的风扇甚至是液冷装置。 * 建立时间(setup?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前,数据保持稳定不变的时间; 保持时间(hold?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后,数据保持稳定不变的时间 * 集成电路的发展 28 ◆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 主频3.58MHz,8位数据总线,支持8位或16位地址总线, 16个16位寄存器。 ◆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 ◆ 1978年,64KB DRAM诞生,0.5cm2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VLSI时代的来临。 ◆ 1979年,Intel推出5MHz8088微处理器,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 ◆ 1985年,80386微处理器问世。 ◆ 1988年,16MBDRAM问世,1cm2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晶体管,标志着ULSI时代的来临。 ◆ 1989年,486微处理器推出,25MHz,1微米工艺。 Sony walkman,79年 ◆ 1995年,Pentium Pro,133MHz, 0.6-0.35微米工艺。 ◆ 1997年,Pentium II,300MHz, 0.25微米工艺。 ◆ 1999年,Pentium III,450MHz, 0.25微米工艺。 Toshiba,89年 集成电路的发展 ◆ 2000年,1GB RAM投放市场。 ◆ 2000年,Pentium 4问世,1.5GHz,0.18微米工艺。 ◆ 2004年,采用90纳米工艺的Pentium 4E推出。 ◆ 2005年,Intel推出65纳米工艺的微处理器。 ◆ 2007年,Intel推出45纳米工艺的微处理器。 ◆ 2008年,Intel宣布完成32纳米工艺的开发工作。 ◆ 2009年,IBM联盟展示22纳米的超紫外线光刻检验芯片。 ◆ 2008年,24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芯片开发成功。 Sony PS2,00年 Sony PSP,04年 Ipod, 01,05年 iphone 4,10年 iPad,10年 iphone 3G,07年 29 思考 30 ◆ 摩尔定律:晶体管的集成度每18个月将会增加1倍 ? 过去60年里,集成电路产业基本上遵循了这一规律的发展: 电子器件、光刻、封装技术的发展 → 每2年,芯片的制造工艺上一个新的台阶 CAD设计技术的发展 → 每1-2年,芯片的功能翻一番 ? 未来,摩尔定律是否同样成立? 半导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1 ◆ 漏电流增大问题 ◆ 90nm工艺的栅极酸化膜厚度为2nm:5-6个硅原子 ? 总功耗增大 ? 散热问题 ? 接近物理极限 ? 可靠性降低 多核时代 火箭的喷射口 太阳表面 半导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2 ◆ 配线延迟问题 ? 制作工艺特征尺寸的降低 → 配线电阻增大 ? 芯片面积的增大 → 平均配线长度增大 配线的信号传播延迟增大 性能降低 thold + tcd + twd + tsetup = Tclock D Q D Q FF FF Clock 半导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3 ◆ 配线延迟问题 ◆ 漏电流增大问题 ◆ 栅极酸化膜厚度接近物理极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hotoshop实验指导书..doc VIP
-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TPM全员生产维护培训课件(课件-36张).ppt VIP
- 《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复习测试卷附答案.doc
- 一种铁电负电容晶体管的电路仿真模型及建模方法.pdf VIP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教案 项目八 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智慧化申报与管理.docx VIP
- 建筑法培训课件.ppt VIP
- 铜陵铜化集团招聘考试试题.pdf
- 食品抽检复习试题有答案.doc
- 2025年秋季《南京照相馆》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