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同时出现 肝外胆管结石一般没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可仅有肝区胀痛不适等 体征: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腹膜刺激征、墨菲氏征阳性 肝外胆管结石: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痛 肝内胆管结石:肝大、叩击痛 剧烈腹痛与腹部体征不相平衡是本病最大特点 本病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 ERCP取虫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胆道严重感染、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肝脓肿、胆道大出血等 练习题:200-201页 一、概 述 1.分类及成因 根据结石的化学成分 (1)胆固醇结石:80%位于胆囊内。 (2)胆色素结石: 主要位于胆管内。 (3)混合性结石。 根据胆石所在的部位 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成因:胆道感染\胆道异物\代谢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胆石症主要与胆道感染和代谢异常(胆汁淤积、理化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 大肠杆菌 β-葡萄糖醛酸酶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 钙 胆红素钙 胆色素结石 后退 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盐、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相对高的浓度而又呈溶解状态,一旦胆固醇代谢失调,即可使胆固醇呈过饱和,析出,称为胆固醇结石 按化学组成成分不同 胆固醇结石X线不显影 胆色素结石X线不显影 混合性结石X线可显影 后退 2.病理: ①胆管梗阻。 ②继发感染。 ③胆管梗阻和感染而引起肝细胞损害甚至坏死,亦可引起胆源性肝脓肿或胆汁性肝硬化。 ④继发急慢性胰腺炎。 ⑤诱发癌变。 (5)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1)手术治疗 ①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OC)、小切口胆囊切除(OM),首选LC。 ②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③肝叶切除术: 二、护 理 评 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 见本章胆道感染 (2)身体状况 1)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同时出现 ①胆绞痛:为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 ②上腹隐痛。 ③胆囊积液。 ④腹部体征: ⑤Mirizzi综合征:。 2)肝外胆管结石: 结石合并胆管炎时 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3)肝内胆管结石: 绝大多数病人以急性胆管炎就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和腹痛,不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无黄疸。体格检查可能仅可触及肿大或不对称的肝,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4)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尿液检查示尿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甚至消失。 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为首选检查,可显示胆管结石影,近端胆管扩张,PTC或ERCP等检查可显示梗阻的部位、程度、结石的大小和数量等。 1.B超检查: 是胆道系统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注意:检查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2.胆囊造影 3.经皮行肝胆管穿刺造影(PTC) 4.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部位 5.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 6.CT检查 (5) 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1)手术治疗 ①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OC)、小切口胆囊切除(OM),首选LC。 ②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③肝叶切除术: 2.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评估术中经过、引流管的位置和数量。 (2)身体状况:评估病人术后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物性质、性状及引流量,病人腹部是否有疼痛,黄疸是否减轻或消退。评估手术伤口愈合情况。 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 与感染,胆道梗阻、结石嵌顿及手术创伤有关。 2.体温过高 与结石致胆道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加等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胆汁酸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有关。 5.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出血、胆瘘及肠粘连。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如出现Reynolds五联征,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2)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止痛药。禁用吗啡镇痛,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3)体温升高者,采取物理和药物降温。 (4)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低脂饮食。禁食病人,遵医嘱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5)告知病人不可用手抓挠皮肤。可用温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轻瘙痒。瘙痒剧烈者,遵医嘱应用外用药物和(或)其它药物治疗。 6)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10mg肌肉注射,每日2次,以纠正凝血功能。 2.术后护理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