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8页).doc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时作业
一 选择题
1. (2010年山东实验中学一模)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B项正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答案:B
2. (2010年枣庄测试)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一耜到图二铁犁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使用人力到使用畜力,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3. (2009年汕头模拟)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解析:从题目中“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可以看出采用的是租佃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D
4. (2009年聊城模拟)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
解析: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是在战国时期,而题目图片反映的是唐代的曲辕犁,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2009年青岛模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
解析:从题目中“公”“私”土地的说法可以判断出,当时出现了“私田”,这种现象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故C项正确。
答案:C
6. (2009年海安模拟)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解析:采用排除法。小农经济形态出现于商朝之后的春秋时期,B项说法错误。
答案:B
7. (2009年青岛模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解析:抓住关键词“运动半径很小”,而选项中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言论,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正确。
答案:A
8. (2010年肇庆测试)“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解析:注意“反映”在此处的指向。B、C是小农经济的内容,D项不能反映古代农民的向往。排除B、C、D项。
答案:A
9. (2009年聊城模拟)《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决,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农民是不可能出现生活富裕的画面,故排除有②的选项,答案为D。
答案:D
10. (2009年徐州模拟)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初税亩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不正确;它出现后,井田制开始瓦解,但没有完全消失,故D不正确;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商鞅变法,而非初税亩的实行,故B不正确。
答案:A
11. (2009年海口模拟)《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