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 * *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思考:开基创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思考〔学思之窗〕,回答问题。 1、拉开序幕 3、初具规模 2、制定方针 1949年底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把半殖半封的旧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 2、影响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 (3)70年代初,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三、教育的复兴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 2、教育优先,“科教兴国” 3、“三个面向”,深化改革 (1)义务教育 (2)中等教育 (3)高等教育 (4)教育投资 (5)西部教育 经济 教育 科技 促进 提供物质保障 提供物质保障 促进 推动 提供人才 教育与经济、科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教育繁荣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田头识字学习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政府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田头识字教学等形式,这些形式为扫盲教育作出贡献。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建国初北京师范大学的开学典礼 发展: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政府重视教育,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教育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学思之窗〕 停课闹革命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 人们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情景 “白卷英雄”张铁生 张铁生,1950年生,辽宁兴城人。1968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曾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1973年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因解答不了试题而在空白试卷的背面写了一封 “信”,被树为“反潮流”的“英雄”。同年入辽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任中共铁岭农学院核心小组副组长、院党委副书记。同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1976年10月后被撤销所担任的党内外职务,并被开除党籍。1983年被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1991年10月刑满获释,和另外三人创办了饲料公司,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净资产过亿元,是拥有17家子公司的大集团。张铁生任集团公司商政总监外,还兼任监事会主席。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邓小平复出后,对教育力挽狂澜的措施: “肯定” “整顿” “恢复” “编写” “倡导” 教育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