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要点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音响的强度与紧张度变化可以通过听觉刺激人的兴奋度,产生相应的情态与情绪的体验。 音乐不能直接表达第三层次的情感内核。情感的认识成分不是靠音乐音响直接作用,而是靠联想唤起个人经验与观念参与审美活动的结果。 对音乐的聆听和领悟,会深刻地激活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进而引发复杂、深刻的感受,从而丰富与强化人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引 主部 连 副部 结 I II III IV V 引 主部(省副) 春 爱 草 华 同 幸 十 长 逼抗 楼 哭 投 化 光 情 桥 彩 窗 福 八 亭 婚婚 台 灵 坟 蝶 明 主 结 三 时 相 离 相 控 媚 题 拜 载 光 送 别 会 诉 A B A C D C A B E F A B G A 乐 小 小乐小 乐小乐小 小 乐小乐小 小 乐 小 队 提 提队提 队提队提 提 队提队提 提 队 提 大 大 乐 大 乐 乐 提 提 队 提 队 队 乐 队 散 慢 中 快 散 * 星海音乐学院 蔡乔中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一.音乐课程历史与现状 二十世纪上半叶学堂乐歌(40年): “唱歌+乐理” 1949年建国至改革开放前(30年): “唱歌+乐理+欣赏” 改革开放至1999年(教学大纲20年): “唱歌+乐理+欣赏+器乐” 2001-2011(音乐课程标准10年): “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课程现状 课程标准实施 1.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分类指导) 2.《音乐标准》与《艺术标准》(学科分划、师资、教学内容) 存在问题 1.非应试科目,地位不受重视 2.孩子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 3.高校师资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 1.非应试科目,地位不受重视 受升学率影响,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不重视-“小三门”(音乐课可有可无) 资源分配不均(人、财、物) 当花瓶摆设 音乐教师职称评审受歧视 自身问题 2.孩子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 音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 主要原因: (1)非艺术化倾向: 忽视音乐审美价值、感受与体验(想像、情感、创造)、学科规律(听觉艺术,多解性、不确定性,没有标准答案) (2)专业化倾向: 重知识讲授,轻主动参与;重技能训练,轻音乐的愉悦过程。 3.高校师资培养与基础教育脱节 结构性问题: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构分化:只改基础,不改高师(两张皮) 培养模式: 音乐师范院校效仿专业院校(“第二钢琴系”、“第二声乐系”) 教学内容: 高师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课程标准、教材与教法不进高师课堂、教育实习走形式) 二、新旧标准的相同点 教育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2.以审美为核心 四部分整体结构框架 1.前言;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实施建议 四个教学领域 (1)“音乐感受与欣赏”; (2)“音乐表现”; (3)“音乐创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相衔接,由六个模块组成,对应中小学四个教学领域: (1)音乐鉴赏 —(音乐感受与欣赏) (2)演唱(3)演奏 —(音乐表现) (4)创作 —(音乐创造) (5)音乐与舞蹈(6)音乐与戏剧表演 —(音乐与相关文化) 九年三阶段 (1)小学低年段(1~2年段); (2)小学中高年段(3~6年段) (3)初中各年级(7~9年段)。 三、新标准的重要变化 1、重新界定课程性质 人文性 审美性 实践性 (1)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 注入不同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