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中学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要点.ppt

广西岑溪中学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选修1)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有何异同 同: 1.背景: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2.目的:都想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3.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变法; 4.阻力:都有旧贵族的阻挠; 5.内容:都对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革,都注重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都注重任用有才能的人; 6.影响:都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 异: 1.主要内容:前者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后者都把废除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作为重要任务。 2.阶级力量:前者为奴隶主贵族;后者为新兴地主阶级。 3.成效和影响:前者暂时稳固了奴隶主的统治,但却促进了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后者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统治,为封建集权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 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3.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 A、晋国 B、魏国 C、卫国 D、秦国 *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时代? 大变革? 大转型?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奴隶制度(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的日益瓦解 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1)变革的原因:(2)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1)变革的原因:(2)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 2.大转型 (1)转型的原因: (2)转型的表现: ①铁器牛耕; ②水利; ③私田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要求变革 百家争鸣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1)变革的原因:(2)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 2.大转型 (1)转型的原因: (2)转型的表现: 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 战国: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1)变革的原因:(2)变革的表现: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 2.大转型 (1)转型的原因: (2)转型的表现: 风起云涌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 战国: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阶级统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2.大转型 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先天不利: (2)先前基础: (3)有利条件: (4)历史机遇: (5)现实刺激: 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 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大变革 2.大转型 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4.如何用“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 (1)经济: (2)政治: (3)文化: (4)军事: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产生。 奴隶主和新兴地主都纷纷改革 ,社会处在大转型时期。 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变法的内在动力。 法家理论为指导 进行思想舆论准备 改革者意志坚定 商鞅与守旧大臣辩论: 守旧大臣: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商鞅: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 秦国的商鞅变法 一、背景: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二、内容: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