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选修3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和伦理问题 胚胎工程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科技 专题 个体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和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的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原理: 基因重组 定向改造生物 优点: 1.1944年艾弗里(O.Avery)等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并且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成为基因工程的先导 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的确立 3.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做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2)工具酶的发现 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 技术发明命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为基因转移找到一种运载工具. 1970年阿尔伯(W.Arber)、内森斯(D,Nathans)、史密斯(H.C.Smith)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酶 1977年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序列分析方法 1965年桑格发明了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 4) DNA体外重组的实现 1972年伯格(P.Berg)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人工体外重组DNA分子. 1973年博耶和科恩使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中,转录出相应的mRNA,并使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至此表明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5)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1980年第一个转基因小鼠问世 1982年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培养目出”超级小鼠” 1983年培育出第一例转基因烟草 (6)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 1988年穆里斯发明了PCR技术,使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成功之路地培育出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 (7)PCR技术的发明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分布: (2).特点: (3).举例: 主要在微生物中。 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大肠杆菌的一种限制酶(EcoRⅠ)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作用过程 点击播放 磷酸二酯键 (4)作用于: DNA :磷酸二酯键 限制性核酸内酶 EcoRⅠ (在G与A之间切割) SmaⅠ (在G与C之间切割) Hind Ⅲ (在A与A之间切割) G A A T T C C T T A A G C C C G G G G G G C C C A A G C T T T T C G A A 中轴线 (专一性)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Ⅰ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SmaⅠ 平末端 平末端 5、结果: 产生黏性未端和平末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G A A T T C C T T A A G C C C G G G G G G C C C A A G C T T T T C G A A 中轴线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Q :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 有什么特点? 以中轴线双侧的DNA上碱基呈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Q.怎么样让切出来的两个黏性末端可以重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大肠杆菌中的EcoRⅠ限制酶 Q.怎么样切才能让两个不同的DNA可以重合? 用DNA连接酶 2、基因的“针线” ——DNA连接酶 连接酶的作用: 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连接的部位: 生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的作用过程: 类型: 类型 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来源 功能 大肠杆菌 T4噬菌体 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能连接黏性末端和 平末端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VS.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VS. DNA连接酶 聚合酶 连接酶 作用对象 用途 相同点 单个脱氧核苷酸 DNA片段 DNA复制 DNA重组 均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运载体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村家用沼气池设计规范.doc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四年级信息科技 第1课 数据宝藏在身边 教案.docx VIP
- 医院医疗设备维保方案.pdf VIP
- 佳能Canon-RF-600mm-F11-IS-STM-Lens相机镜头用户说明书手册.pdf
- 职业培训电子商务教学计划及大纲.pdf VIP
-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程》PPT课件.pptx VIP
- 绿化养护工程合理化建议、难点要点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VIP
- 丰田COROLLA_AURIS发动机1ZR-FE__2ZR-FE技术信息指南.ppt VIP
- 2025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0).docx
- 2025年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7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