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材料题解题技巧 先看问题后读材料 注意引文出处 所有的材料都要用 答案在材料中,概括、归纳,字数要少于材料。 要想解答好试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整理材料,提炼利用有效信息。 2.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思考历史问题。 3.在分清试题结构,定准确时空的情况下,问什么,答什么。 4.看分答题,详略适当,学会归纳、概括。 5.善于判断,史论结合,史论一致。 合作探究 : 结合儒学的发展,谈谈该如何认识郭巨“埋儿奉母”的现象?12分 仿真练习: 1、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 ( ) A、元旦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 C B 【2008年海南卷,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5、音乐文娱 6、官职科举 例题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3.明朝沿袭了前代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考试的试卷命题范围是 ( ) A.四书五经 B.时事政治 C .诗赋 D.算术、法律 A 7、文史典籍 例题 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简称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科技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4、如果要查阅春秋时桔槔的制作过程及原理应该查阅(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5、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热播,使纪晓岚(即纪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纪晓岚在我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是( ) A.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B.编撰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C.主持编篡了一部庞大的类书 D.主持编篡了一部最大的丛书 C D 【2005年上海卷,8】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 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 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 8、史学 史料 【2009年上海卷,3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6分)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抄在答题纸上)(2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抄在答题纸上)(2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抄在答题纸上)(2分) * 人文素养型题 专项训练 高考命题: 人文素养型题是指以文史常识作为载体的一类题,这类题型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的角度看是游离于历史课本之外的,更多的体现了一种文史哲和常识性问题的结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很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