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吟镇江祝诚课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曲吟镇江祝诚课件

元曲吟镇江 【说明】“前言”原名“山水画·风俗画·人物画:‘元曲吟镇江’前言”,自《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页105-109;第一节自“元曲吟镇江(一)——汤式的三首小令赏析”,《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1983(3),页83-86;第二节自“元曲吟镇江(二)——金山风光小令赏析”,《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1984(2),页71-74;第三节自“元曲吟镇江(三)——北固风光小令赏析”,《教学与进修》,1984(4),页91-95;第四节自“元曲吟镇江(四)——扬子江风光小令赏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页65-69。据“前言”,《元曲吟镇江》似已成书,但未见出版。 前言 这里所选辑、笺注和赏析的,是与历史文化名城、江南风景胜地镇江有关的一些元人小令。 元人小令,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在金、元统治时代的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与词一样,它原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可按待定的曲调吟唱的歌词。其时亦称小曲、小调、叶儿。小令是曲体之本。如再细说,通常又可分为单支小令、带过曲和重头三种。单支小令又是小令的基本形式。它一般只有一段。类同一首单片的词。如本书所选的王恽[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乔吉[双调]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等多数篇目即是如此。如果写作单支小令意犹未尽,则可再续上一到两支属于同一宫调而在音律上又正好可以承接的曲调,这称为带过曲。如本书所选的无名氏[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咏苏卿》,又如张可久[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汤式[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四景题诗》等等。所谓重头,实即是指同一支小令,反复连用多次所构成的组曲。如马致远用[仙吕]青儿哥的曲调以《十二月》为题共写了十二支小令合成一组;又如张可久用[中吕]卖花声连写了《春》、《夏》、《秋》、《冬》四首小令合成一组即是。此外,小令还有两种比较罕见的体制:一为集曲,即摘取各调零星的句子缀合而成;一为摘调,即将套曲中的一、两个曲调摘出而成为小令作品。 然而,这仅是元散曲的一种类型。与小令相对,元散曲还有一种类型叫套曲,亦称套数、散套、大曲。这是指由同一宫调的多种曲牌相联缀、有头有尾、一韵到底的一种组曲。如马致远[般涉调]耍孩儿《借马》套数,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数,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稼不识勾阑》套数等等,好比联章体的诗歌一样。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元人小令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植根于民间沃土中而承继前代文学样式蜕变产生的文学新品种。从音乐角度看,它有三个来源:一是宋词之曲:直接继承了宋词的词调,如[忆秦娥]、[秦楼月]、[风入松]等;二是“胡夷”之曲: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如[阿纳忽]、[者剌古]等;三是里巷之曲:来源于流传在北方的民间歌曲,如[干荷叶]、[玉娇枝]、[红绣鞋]、[山坡羊]、[梧叶儿]等。再从文学角度看,它又是由于宋词日益趋于僵化,人们【106】需要突破其格律束缚而产生的,也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更是由于上述种种新的曲调本身需要填写新词而应运问世的。这与唐代音乐繁荣给乐府诗创作带来有力的刺激一样,元代音乐的多渠道来源也就必然会刺激元散曲的兴盛。 和词有词牌一样,每支小令均有曲牌,标明这支小令所属的宫调及其所用的调式的名称。所谓宫调,也就是乐律,是我们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其作用是限定声调的高低缓急,从而表现乐调的喜怒哀乐。因为不同的宫调,有不同的声情,高明的曲家总是选择 与作品文情相一致的宫调中的曲牌来创作小令。这样依情选曲,就能收到情韵相协的艺术效果,而使曲词倍加动人。 原人小令,据隋树森先生所辑的《全元散曲》和近几年来专家学者辑佚钩沉的新发现,约有三千八百多首。和五万多首的唐诗、两万余首的宋词相比,似乎不能望其项背。然而,人们还是乐于把唐诗、宋词和元曲相提并论,可见它还是有其高度的思想价值、超迈前人的艺术成就和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格的。 仅就描写镇江的元人小令来看,就有歌咏江山雄伟、风光旎旖者;有凭吊历史遗迹、抒发思古幽情者;也有反映民情风俗、记录日常生活者;更有讴歌青年男女的爱情自由而终成眷属者;内容颇为丰富,艺术也很高超。我们约略可把它们分成风光小令、风俗小令和人物小令三类来谈。这些作品,俊得江山之助而成名篇佳作,又反过来使得镇江江山增色生辉,因而有其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颇有足资借鉴之处。 一、风光小令——山水画:江城·山城·花城 京口道上,满眼风光。在吟咏镇江的风光小令里,元散曲作家们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山水画、风景画,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如赵禹圭的[双调]蟾宫曲《题金山寺》,张可久的《双调》湘妃怨《多景楼》,张可久的[双调]燕引雏《雪晴过扬子渡坐江风山月亭》,汤式的[双调]湘妃引《京口道中》等,他们有

文档评论(0)

maxm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