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烧伤伤员的护理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伤员的护理 席 小 燕 概念  烧伤一般是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也可伤及皮下或/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 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与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其均归在烧伤一类。实际上它们不同于烧伤,而且各自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烧伤常见的致伤原因 无论是在平、战时,均以热力烧伤最多见,约占各类烧伤原因中的85%-95%。战时多系火焰烧伤(燃烧武器、炮弹爆炸、各种机动车、舰艇、飞机着火等)。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力的普遍使用,而对这方面烧伤的预防知识未能及时普及,化学烧伤和电烧伤发生数已有上升的趋势。 病理生理 1、急性渗出期 伤后最早的反应是体液渗出和各类炎症介质的释放。自伤后数分钟即开始,8小时到达高峰,48小时后趋于稳定。 因此,伤后48小时内,最大的危险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又称为休克期。 病理生理 2、感染期 烧伤后皮肤完整性和生理屏障被破坏,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富含蛋白的渗出液成为致病菌的良好培养基。 早期即可发生全身性感染。 深度烧伤形成焦痂,于2-3周开始进入组织溶解期,此期由于组织溶解吸收,痂下细菌侵入血循,可引起严重感染。 病理生理 3、修复期 浅度烧伤多能在2周内自行修复。 深‖度烧伤融合修复。 Ⅲ度烧伤需植皮。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烧伤面积 中国九分法:成人头部体表面积为9%(1个9%);双上肢为18%(2个9%);躯干(含会阴1%)为27%(3个9%);双下肢(含臀部)为46%(5个9%+1 % )。共为11×9%+1 % =100% (第三军医大学) 手掌法:手指并拢单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1% 手掌法 临床表现和诊断 二、深度识别方法:    国际上惯用的是三度四分法,即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标准 1970年上海烧伤会议,就烧伤深度和面积两项指标将烧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 (一)轻度烧伤 总面积9%下的Ⅱ度烧伤; (二)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0%-29%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 (三)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0%-49%之间或Ⅲ度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全身情况严重或休克;2、复合伤(严重创伤、冲击伤、放射伤、化学中毒);3、中、重度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波及喉以下者); (四)特种度烧伤 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达20%以上者; 吸入性损伤 定义:吸入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肺实质的损害。损伤不仅限于呼吸道,而且有可能导致全身中毒。 诊断: 1、病史; 2、早期缺氧; 3、呼吸功能紊乱;(包括通、换气功能障碍;) 4、早期肺水肿 处理原则 一、现场救护 急救的原则是迅速移除致伤原因,使伤员脱离现场,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和作好转送前的准备工作; (一)、现场急救:   1、热力烧伤:灭火――离开现场――冷疗;   2、化学烧伤:脱离接触――大量清洁水长时间冲洗--使用中和剂   3、电烧伤: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前不要接触伤员)――灭火――现场心肺复苏   处理原则 2、抢救生命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护创面 5、尽快转送 处理原则 二、院内处理 (一)、创面处理 两种方法 暴露和包扎 处理原则 烧伤面积大者一般趋向采用暴露,面积小多趋向于包扎。深Ⅱ度、Ⅲ度烧伤,除面积小的外,宜用暴露;浅Ⅱ度烧伤,宜用包扎,四肢多考虑包扎;头面、颈、会阴、臀等部位由于不易包扎,且局部排泄物易污染敷料,均宜实行暴露;躯干部位烧伤,面积大而且深者趋向于暴露,面积小而浅者趋向于包扎。严重污染的创面宜用暴露。包扎创面感染时,尤其是绿脓杆菌、霉菌感染,宜改用暴露。 处理原则 (二)、液体疗法 1、早期延误补液或补液不足; 2、早期补液过多; 3、追求正常生理状态; 4、单纯依靠补液防治烧伤; 处理原则 补液量的计算方法   1%TBSA×kg体重X1.5ml(晶、胶2:1)+水分2000ml(小儿按年龄体重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前8小时输入一半,剩余16小时输完。   第二个24小时补充丢失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 处理原则 (三)、防治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正确处理创面 积极营养支持 护理评估 一、休克期 1、评价呼吸功能 2、评价血容量 3、判断伤情 护理评估 二、感染期 观察感染迹象 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评估 三、修复期 评价营养状况 评价功能恢复情况。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2、皮肤完整性受损。 3、血容量不足 4、感染 护理措施 一、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