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摘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olecular Biology 李艳 liyan@seu.edu.cn 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含义、原理 二、发展简史与展望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参考书目信息 五、思考:科学家与科学 一、基本含义、原理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本质 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主动的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构成生物体各类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生物中都是相同的 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构成都遵循共同的规则 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了它的属性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准备和酝酿阶段 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确定了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二)建立和发展阶段 对DNA复制机理的逐渐认识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三)认识并开始改造生命的阶段 重组DNA技术、基因组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 (一)准备和酝酿阶段 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19世纪末Buchner第一次提出酶enzyme的名称,酶是生物催化剂;20世纪20-40年代提纯和结晶了一些酶,证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1902年EmilFisher证明蛋白质结构是多肽; 40年代末,Sanger创立二硝基氟苯(DNFB)法、Edman发展异硫氰酸苯酯法分析肽链N端氨基酸; 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α-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模型。 1953年Sanger和Thompson完成了第一个多肽分子——胰岛素A链和B链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确定了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 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 20世纪20-30年代已确认了自然界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并阐明了核苷酸的组成。 1944年O.T.Avery等证明了肺炎球菌转化因子是DNA; 1952年A.D.Hershey和M.Cha-se用DNA35S和32P分别标记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核酸,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 The transforming principle is DNA.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phage T2 is DNA. (二)建立和发展阶段 对DNA复制机理的逐渐认识: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6年A.Kornbery首先发现DNA聚合酶 1958年Meselson及Stahl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模型 1968年Okazaki(冈畸)提出DNA不连续复制模型; 1972年证实了DNA复制开始需要RNA作为引物; 70年代初获得DNA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DNA聚合酶特性做了分析研究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1958年Weiss及Hurwitz等发现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1961年Hall和Spiege-lman用RNA-DNA杂增色证明mRNA与DNA序列互补;逐步阐明了RNA转录合成的机理。 50年代初Zamecnik等发现微粒体(microsome)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部位; 1957年Hoagland、Zamecnik及Stephenson等分离出tRNA并对它们在合成蛋白质中转运氨基酸的功能提出了假设。 1961年Brenner及Gross等观察了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1965年Holley首次测出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一级结构; 在60年代Nirenberg、Ochoa以及Khorana等几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破译了RNA上编码合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又同时从鸡肉瘤病毒颗粒中发现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转录酶,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三)认识并开始改造生命的发展阶段 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70年R.Yuan 和H.O.Smith发现限制性内切酶 72年Bery等将SV-40病毒DNA与噬菌体P22DNA在体外重组成功 77年Boyer等将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重组入质粒 79年美国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转入大肠杆菌中合成人胰岛素 转基因动植物的成功 82年Palmiter等将克隆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 94年能比普通西红柿保鲜时间更长的转基因西红柿 96年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相继投入商品生产 我国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入棉花获得抗棉铃虫的棉花株 分子生物学进展 ? ? ? ? Nature:microRNA最初形成时的作用(2010-3-2)专题:Nature报道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微RNA(普遍存在的小型非编码遗传元素,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多细胞动物复杂性的演化中起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