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策略性知識管理期末心得報告陳佐任R68941053.doc
策略性知識管理 期末心得報告 陳佐任 Introduction
本學期在策略性知識管理的課程上,閲讀許多與知識管理議題有關的課題,舉凡知識的分享(share)、交流(exchange)、創造(creation)、整合(integration)等。特別是方老師上課所提到知識流的概念。舉凡無論是組織內或組織間的知識分享、交換與創造,都是知識流的概念。藉由有效的組織內知識流動、分享與整合。組織能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而此組織內知識流的流動。某種程度為組織內隱與外顯知識的分享與交流(Polanyi, 1966, Grant, 1996)。而在某些層亦為內隱知識、經驗的內化傳承。但無論是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的交流、分享或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經驗的傳承交流,都須組織內個體能夠彼此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互動、甚至是信任。唯有組織內個體間的交流、互動與信任到達一定程度。知識方能進行有效率的互動與交流。甚至透過互動、整合,創造出新的知識概念(如個體間透過意見交流分享後,激發出更好的想法、概念、計劃與解決問題的方案)。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知識的本質俱有複雜性、變動性。因此了解知識的本質即變得非常重要。但是透過組織間個體的交流、互動與了解。可以降低知識交流的困難。因透過有效的知識交流、互動。知識的複雜性、變動性可被有效的理解與降低。當複雜性、變動性的本質卻不會改變。此外。如同方老師在課程中所強調的,任何的理論、架構、概念,都有其可應用的boundary,沒有理論是沒有boundary,可以無限延伸的。例如在談到知識的內隱與外顯時,僅是一種區分的概念。事實上,如此的區別亦有其界限,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知識概念。此外,如剛剛我們所提言。知識的本質為複雜性與變動性,且某種程度鑲嵌(Embedded)在組織內的成員身上,或組織例行的程序(process)、常規(routineness)之中(Gupta, 2000, Lam, 1997, D’Adderio, 2003))。我們亦很難僅使用如此內隱與外顯的概念去區分知識的層級與類別。在上此門課之前,對於知識管理的概念。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知識可區分為可表現、外顯於組織文件、規章、制度實務的外顯知識。與內含於組織成員個體經驗內的內隱知識。但如方老師與同學們在上課所討論。例如組織的routine與process,某種程度看似外顯,但從另一層面,又似乎有內隱因子存在。因某些關鍵的routine與process,依其組織內部與外部的環境而定,因此檢視與強化組織的內部知識市場的效率分配與整合,即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Matson, Patiath, Shavers, 2003, Lam, 1997)。此外,俱某種程度的內化,不是可以單單的區分或定義其一定為外顯或內隱。由boundary所衍生出來的另一相對概念,為方老師在課程中所常提的context,無論在進行研究與探討知識的本質與應用時,其context的界定就非常重要。當context的界定清楚,boundary的範疇也就出來了。而在已釐清的context與boundary之下,方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如我們要探討what是知識,與分析知識why什麼存在,即是兩個不同的知識議題,探討什麼是知識時,首重要了解知識的本質,如複雜性與變動性等,及如何區分並如何定義與規範。而探討知識為何存在時。除了要了解知識的本質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了解為何組織透過知識整合的效果,可以在動態環境中取得更強的競爭擾勢(competitive advantage),如為何組織內成員的知識分享與整合或聯盟成員間的知識機制的合作,可以加速其新產品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進而增進其組織的競爭效能(Cohendet, 1999)。
3. The concepts of knowledge flow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Szulanski(1996)與Gupta(1991)同時提到組織中知識的分享、流動為組織知識管理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無論是組織內最佳工作實務在成員間的有效交流與移轉,或是國際企業、全球企業在全球各國分公司(可視為分佈在全球各地的知識節點、知識源、知識庫與知識平台)間知識的流動,都是知識流動的一種展現與拓展。而知識流(know flow)在傳遞時,知識節點(knowledge node)即變成非常重要。透過不同的知識節點、套繫、連帶(tie)的連接。組織的知識可以進行有效的流動、運轉。如上所提到。當組織成員間形成較高程度的互動(interaction)、交流與信任(trust)時。即形成所謂的強連帶(strong tie)。在強連帶的效應之下。組織內個體間的知識交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pdf VIP
- 中建X局各类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指标.docx VIP
- 我们的手上有多少细菌?.doc VIP
-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5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pdf
- 年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校本部) 联招联考项目招生指南.pdf VIP
- 驾驶员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生产安全.docx VIP
- 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库附答案(基础题)收藏.docx VIP
- 全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pptx
- 第二章-空气流动压力及阻力.pptx VIP
- 2025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