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庭坚美学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黄庭坚美学思想.doc

浅析黄庭坚的美学思想 黄庭坚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书法美学思想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精粹。对于他的书法,历代聚讼纷纭,毁誉不一,但主流是肯定、赞赏的,诸如苏轼、刘熙载、周星莲、康有为等人都在著述中推崇备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入门自媚。”后世学黄书而有成者亦甚多,如明代的沈周、文徵明,清代、近代的康有为、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大师。 朱熹曾说:“至于黄、米,而欹侧怒张之势极矣。”宋代书风确实如此,已经迥异于前人,后代深受儒学熏染的“雅士”们是很难理解的。“欹侧怒张”是情感、个性的自然宣泄,虽外露了些,但对饱学风雅的宋代书法大家来说,还不至流于粗俗嚣张。 黄庭坚书法正因为不仅偏离俗人“喜秀”的眼光,偏离文士“尚雅”的爱好,而且偏离了鉴赏家的规矩,故能深切理解他书法的人并不多。但站在当代美学的立场来看,我们受到的震撼却很大,他的书法所呈现的跌宕激越、强烈奔放的风格与现代书法是相通的。 黄庭坚书法美学的思想境界超迈、阔大,艺术境界卓越、不凡。黄庭坚的书法美学理想即是:“绝俗”。他所期望达到的书法美学境界即是:以“韵”取胜,并用不拘绳墨的“法”加以表现。 一、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成因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从历史角度看,赵宋王朝极富变革精神。、黄庭坚乃“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思想受到苏轼、苏辙兄弟为首的“蜀学”的影响。在“蜀学”的哲学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 “蜀学”的精神强烈地影响了黄庭坚的“绝俗”观。 黄庭坚一生坎坷,他的政治生涯和北宋波谲云诡的政治变革相始终,他的命运则和王安石变法以及其后的新旧党争息息相关。他数度被贬,长处逆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如他所说,“蓬藿柱宇,鼪鼯同径”。这种种磨难造就了他骨鲠气坚的性格。现实中他不能有所作为,“绝俗”、“反俗”的精神只好较多地贯彻、表现于他的理论和创作之中。 黄庭坚的书法“绝俗”观和他的文艺“绝俗”观一脉相承,他曾说:“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当时的书风陈陈相因,人们争相摩习晋唐的法帖,“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黄庭坚语)“法”束缚了创新的精神,“绝俗”的呐喊可谓一针见血。黄庭坚力主“绝俗”,也与他自己的师承和创作有关。他说:“余学草书30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20年抖擞俗气不脱。”正因为如此,“绝俗”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以至念念不忘,口口不离,“俗”字在他的论说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真乃“绝俗心切”。 二、 黄庭坚书论所蕴含的书法美学思想 “绝俗 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他不仅将这些思想论述得很明确、深刻,而且还付诸于书法的探索中,并随时调校自己的观念,令自己的书作书论日趋成熟。 黄庭坚的“绝俗”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伦理价值。确立“绝俗”,则上求胸次充盈,下求“韵外有致”、“法外得理”。 黄庭坚认为:书法美的最高境界即“韵胜”而“无法”。要臻此佳境,首先须涵养心胸,如他所说:“山谷曰:一丘一壑,自须其人胸次有之,但笔间那可得?”仅学习技法、玩弄笔墨一定不行。其次,要设法将人的“神韵”搬到书法上,使书作韵味深长。再次,要通“法外之理”,让合“理”之法紧密地配合“韵”的表现,如此,通过达到“韵胜”而“无法”的境界,来达到“绝俗”的目的。一言蔽之,“绝俗”的实现途径即“胸次--韵--法外之理”。 “胸次”是黄庭坚常用的一个概念,略等于“胸襟”、“心灵”,指的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对于人来说,人心“不俗”是最重要的;对于书作来说,“韵致”是最重要的,因为“韵致”即“书之心”的显露。人有“人心”和相应的“神韵”;书作也有“书心”和相应的“神韵”。人与书法是对应的,书作一旦被创制出来,就获得人格化的形态,不再仅仅是纸和墨的集合。 黄庭坚也重“意”。我们看他的书作,明显感到“意”气风发,痛快不羁。“尚韵”和“尚意”从本质上看,也不相违背。耐人寻味的“韵致”往往“意”味深长,不仅笔墨之内神采奕奕,笔墨之外亦妙趣横生,笔迹有限而意韵无穷。重视“韵致’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矫正了“尚意”所导致的直露浅薄,剑拔弩张。一味“尚意”而不讲“韵致”,书法的境界很难上去;一味“尚韵”而不讲“意趣”,书法则会变得空洞、干枯、乏味。 三、黄庭坚书作所体现的书法美学思想 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评赞道:“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整句话对黄庭坚“绝俗”与“重韵”的美学境界作了很精到的概括,当然他主要是针对黄庭坚成熟期的书作而言,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伏波神祠词卷》(57岁书)和《松风阁诗》(58岁书)等。这些作品造诣很高,骨健气清,纵横奇崛,充溢着老辣之气,朗朗如道士出山,一洗俗尘;俨俨似尊者驾临,意定神闲,与世俗的审美观相去甚远,充分体现了他独到的“韵外之致”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