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鲁迅(一) 一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题材: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的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视角:关注“精神的病苦”。 情节模式 (1)“看/被看” (2)“离去——归来——再离去” (二) “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追求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二说不尽的阿Q ㈠《阿Q正传》的写作原因 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㈡ 初期 人们的理解 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 “反省国民性的弱点” ㈢ 50——70年代末 “落后农民” 80年代初 强调的是阿Q造反的负面 ㈣近年来 三《野草》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闲话风”,追求 “原生味”的语言趣味 《野草》: “独语”体散文 主观心态:紧张、焦灼 第二章:鲁迅 一、生平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语)。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 故乡生活(1881-1898):接受封建主流传统文化、吴越民间文化(卧薪尝胆、矢志不渝为其内涵)。经历了从大户到小康到困顿的家庭变故。(三味书屋之三味:“读经,味同稻粱,读史,味同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余:“为学者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典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董遇言) 。(周家是绍兴望族。1861年,太平天国攻克绍兴,周氏家族成为打击对象,被抄没全部家产;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科场案入狱,周家几乎变卖了全部家产周旋营救;此时鲁迅年仅36岁的父亲病故,家里仅有的几十亩田产也已变卖)母亲鲁瑞娘家在安桥头村,鲁迅常常到外婆家,熟悉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为后来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童年鲁迅师从具有侠义情怀的挂名和尚龙师父和质朴方正、博学严谨的寿镜吾 南京求学(1898—1902):逃异地,行异路。初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的矿务学堂,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同时接触西方的科学文化,接受进化论。 扶桑求学(1902—1909):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思潮。曾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和文化研究工作,探索中国的出路,企图以文艺改造“愚弱的国民”,形成立人思想。(鲁迅弃医从文:一是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到同学的侮蔑;二是在细菌学课间放的故事短片,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给沙俄当侦探,被日军抓住,要拉去砍头,围观的中国人体格强壮,却神情麻木。一个同胞要被砍头示众,国人却把在鉴赏这示众的盛举。鲁迅感到了国人精神麻木的悲哀,认为“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认识到了改变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并认为改变精神首推文艺,于是想到弃医从文) 其间,1905-1907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弟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执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务。1906年回国与朱安成婚。 痛苦与彷徨中孵化思想( 1909-1918):是思考和形成自己思想的时期。鲁迅青年时代的思想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后来逐渐接受了阶级意识和共产主义思想。 其间,1913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文艺创作阶段(1918——1936):主要从事小说、杂文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现代小说——《狂人日记》。 同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爱国运动(女师大风潮,反对北洋政府的奴化教育政策),被北洋政府通缉,南下(许广平到了广州)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到上海,与许广平同居。其后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鲁迅的主要作品集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