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冯文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节选)(104,105) 题解与内容提要 四气,指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作用和规律。 神,即人的精神意志活动。 四气调神,顺应四时的生化作用和规律来调摄精神意志活动。 本篇提出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方法,并从“从”、“逆”两方面反复论证顺应四时之气调摄精神意志的必要性。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未病”的重要观点。 目的要求 1、了解四时气象特点及相应的养生方法。 2、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原则及其应用价值。 3、理解“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的含义及在《内经》理论体系中的意义。 4、理解“治未病”的含义及在养生学说中的地位。 [原文]104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经文分析 (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 1.自然界四季生长收藏的规律 2.人必须顺应四时而调形养神 (1)形体活动 (2)精神调摄 若违逆之则产生季节性疾病,包含与孕育着积极的预防思想。 [原文]105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原文]105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 依顺四时养生规律立论—马莳、高世栻 依阴阳互制原理立论—王冰 依阴阳互根理论立论—张介宾 以人体阴阳四时内外盛衰立论—张志聪 2.治未病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传变,达到既病防变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四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养生方法。2、谈谈你对“治未病”的认识。 3、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马莳、高世栻 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因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所以春夏当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应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马莳云:“所以圣人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正以顺其根耳,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阴阳互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夫阴根于阳,夫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 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 张志聪 “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需之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又指出“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张氏所谓之“根”,是指人体内部,通过调养使内虚恢复,就不易发病,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参时调阴阳(各种原因导致单纯阴虚或阳虚患者) 春夏用温用热,内养其阳 王某,男,37岁,素日体健,因盛夏防暑降温,自制冰镇冷饮,日用三暖瓶,连续8天,感冒恶寒,清涕,头身痛,恶心欲吐,纳食减少,胸闷不舒,服中、西药不效,苔薄白滑润稍腻,脉浮数,T39度,诊为表邪寒化,伤及中阳,予麻黄、附片、紫苏、陈皮、法夏、云苓、木香、芥穗,三剂愈。 秋冬用凉用寒,内养其阴 一男性,咽痛,干咳,用六神丸,SMZCO无效,查咽部充血,扁桃体II度肿大,舌尖红,苔薄微黄,脉细数,询问之近日经商卖肉,隆冬食羊肉甚多,助火伤阴,予百合、生地、玄参、桔梗、当归、赤勺、甘草,5剂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