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据的收集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计资料的汇总 统计资料汇总就是在编制次数分布后,汇总计算各组及总体的单位数以及各组及总体的标志总量。 统计资料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和综合汇总。 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两种。 统计资料的汇总 逐级汇总就是按照一定的统计组织管理系统,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调查资料。 集中汇总就是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调查的最高机关或其指定的机构进行汇总。 综合汇总及将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两种汇总形式结合起来使用。 统计表和统计图 数据整理的结果最终表现为统计表和统计图。 具有容量大、方便计算等特点 统计表 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形成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形式 统计表的优点: 1、能有条理、有系统的排列统计资料,使人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便于对比分析; 3、易于检查统计数字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2005 22420 87365 73433 183217 2006 24040 103162 84721 211923 2007 28095 121381 100054 249530 2005-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表头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2008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行标题 列标题 数据 注释 统计表的构成如下: 统计表式设计注意事项 统计表应设计成由纵横交叉线条组成的长方形表 格,长与宽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合计栏设计。各纵列须合计时,应将合计列在最后一行,各横行须合计时,将合计列在最前一栏或最后一栏。 表的上、下端用粗线或双线封口,左右两端一般不封口; 统计表内容设计注意事项 标题设计。 指标数值。表中数字应该填写整齐,对准位数。当数字因小可略 而不计时,可写上“0”;当缺某项数字资料时;可用“…”表示;当不应有数字时用“-”表示。 计量单位。当全表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可把它写在表头的右上方;若表中各栏的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横行标题后添一列计量单位。 注解或资料来源。在统计表下应注明资料来源,以便查考,必要时,可以表下加注解或说明。 获金牌项目  金牌数 占总数比例  跳水    5枚 0.1786  举重    5枚 0.1786  乒乓球   4枚 0.1429  羽毛球   4枚 0.1429  体操    3枚 0.1071  射击    3枚 0.1071  柔道    2枚 0.0714  田径    1枚 0.0357  跆拳道   1枚 0.0357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悉尼奥运会上获金牌的项目 统计图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和折线图。 以下是根据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绘制的柱形图和饼图。 1、什么是线形图? 是以线条的连续升降来表示现象动态及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的统计图形。 (一)线形图的绘制: 常用的几种统计图的绘制 某国各区域降水量分布图 几种常用的统计图 条形图(Bar) 用于显示离散型变量的次数分布 条形图(Bar) 用于显示离散型变量的次数分布 15% 6% 9% 8% 33% 29% 饮食 教育 娱乐 旅游 交通 服装 深圳市家庭支出结构: 面积图 线图(Line) 主要用于显示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和现象的动态变化 散点图(Scatter) 主要用来观察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也可显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三种: (1)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2)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3)人机同审 2a、资料审核后的订正 通过上述审核,如发现有缺报、缺份和缺项等情况,应及时催报、补报;如有不正确之处,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1)对于可以肯定的一般错误,应及时代为更正,并通知原报单位。 (2)对于可疑之数或无法代为更正的错误,应要求原单位复查更正。 (3)如果所发现的差错在其他单位也可能发生时,应将错误情况通报所有单位,以免发生类似错误。 (4)对于严重的错误,应发还重新填报,并查明发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