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黔东南.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家乡---黔东南.ppt

我的家乡---黔东南 ‘‘真山 ·真水·真情’’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我的家乡---黔东南 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面积30339平方千米,辖1个市15个县,首府凯里市,是苗族侗族聚集较集中的民族自治地方。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 目录 民族风情 民族建筑 主要节日 民族服饰 风景名胜 特色小吃 黔东南---民族风情 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侗族村寨大部分依托群山丘陵,坐落于山谷与溪流两岸的盆地间,多为绿树环抱。古木参天,寨内鼓楼高耸,寨旁的风雨桥悠然相伴。 侗苗族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黔东南---主要节日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节、爬坡节、姊妹节、斗牛节,侗族的摔跤节、甲戌节、泥人节、六月六,瑶族的盘王节,水族的端节等等。 黔东南---民族服饰 黔东南苗族侗族等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在重大的节日集会上都要着上本民族的服饰。少数民族的服饰多姿多彩,其布料大都是自纺、自织、自染的。 黔东南---风景名胜 黔东南州,面积为30339平方千米,下辖15个县。自然风光,神奇秀丽,风景名胜,绚丽多彩。主要的风景名胜有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剑河温泉、黎平天生桥、从江小黄侗寨,榕江车江侗寨等等。 黎平天生桥 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跨度138.4米,乔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米左右,拱顶岩石厚度40米,桥顶和桥壁两侧石柱、石笋、石岩千姿百态,绝壁之上,古松怒立,植被葱茏;天桥之下,流水潺潺,山光树影,倒映其中。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为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之一、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 镇远古城 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从江县小黄侗寨 小黄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东北面,离县城20余公里。小黄是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一条小溪穿寨缓缓而过,四周青山环抱,几百栋吊脚木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似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这里汇集了侗族风情的精华——鼓楼、风雨桥、吹芦笙、唱侗歌……,尤其是侗族大歌享誉国内外。 剑河温泉 剑河温泉位于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城20公里的320国道公路旁,距天门洞风景区1公里。 温泉在山脚之下,原有温泉眼10余口,现存6口泉眼。自古享有 “苗乡圣水” 、“西部浴都”之美誉。 黔东南—特色小吃 * * 青青的山坡,潺潺的流水,依山傍水的木质楼房,清雅如长亭式的花桥,雄伟似宝塔的鼓楼,这别具风采的地方便是侗乡了。 侗族待客最隆重的礼仪要数合拢宴,侗寨里有了喜事或来了贵客寨中便会摆起合拢宴。廊桥里长桌摆了几十米长,近百人坐在长桌的两边,好不热闹啊 ‘‘饭养命,歌宽心’’这是侗家的口头禅。唱歌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还能让人心胸开阔。在夜幕降临后的木屋下,鼓楼旁,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坐夜对歌’’和‘‘上山对歌’’是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主要方式,冬闲季节,每当夜幕降临,本寨或外寨不同姓氏的男青年,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未婚女青年家里,每当这时,女方家人很知趣,一个个都回避了,由姑娘和后生们围坐火塘边,尽情地谈爱对歌,通过‘‘坐夜对歌’’物色意中人。 黔东南---民族建筑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凡有鼓楼的寨子必是侗寨,同时也是吉祥的象征,是兴旺的标志,是侗族人民文化智慧的结晶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