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过秦论教案
10 《过秦论》
贾谊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2. 背景材料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五百多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 补充注释
①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卬而袭夺其军。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②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首次合纵在前334年至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纵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尽相同。
③ 伏尸百万
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10万以下不计)。
④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司马迁也表示过同样的意见,《史记·陈涉世家》云:“陈胜虽已死,其所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二) 夯实基础
检查文言基础,疏通文字(培养预习意识,学会借助注释自主阅读文言文)。
1. 检查7个通假字:“没”“衡”“从”“振”“倔”“景”“有”
2. 检查主要实词和古今异义词:“务”“修”“西河”“以致”“制”“延”“困”“橹”“分裂”“委”“却”“践”“因”“以为”“陈”“金城”“中人”“揭”“抗”“山东”
3. 检查主要活用词:“固”“席”“包”“囊”“斗”“弱”“爱”“亡”“北”“履”“鞭笞”“愚”“瓮”“绳”“云”“响”“景”“序”“朝”。
学生活动指导:(利用《优化探究》自主学习导航)
书面检测; 自我订正;口头抽查或互查互问。
三、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1. 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句读(快速标注,有选择指读)。
辨析多音多义词:翟(dí zhái )、矜(jīn qín ) 召(zhào shào)
注意句读,语速和语气。
2. 自由朗读并讨论。
要求:①分清层次。②.读出一二层次内容间隐含的因果联系,读出文章主要的议论段落。③了解秦国崛起、发展、统一六国、灭亡的四个阶段,计四个层次。④了解隐含在文中交代的秦国崛起、发展、统一六国的原因。⑤找出议论段落。
3. 把握文章结构。
(一)兴亡过程兴孝公:崛起(前361—前338)第1段
?
?
(二)灭亡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5段
4. 重点段落诵读。
要求:读明白议论段落第五段的思维逻辑。读明白作者的主要观点。借助诵读发现前文的叙述段与议论段间的关系。明白议论文中叙述的特点。
四、当堂检测。
1. 第五段的两处设问,三处对比,共同指向一个什么结论?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讨论明确叙述部分的铺垫作用,认识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2. 完成《优化探究》P65“基础梳理”第三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探究
1.朗读课文,尝试诵读第五段。
2. 完成《优化探究》“基础梳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导入:(略)
(二)展示目标
1.互相交流提问,理解一般性的文言实词、活用词语。
2. 分组讨论,了解本文的对比论证和铺陈排比叙述的表达效果。
3. 围绕“仁政”话题,联系现实思考,强化对比思维,拓展多种论证思维(递进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4. 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二、提出问题,指导自学
(一)理解一般性的文言实词、活用词语、特殊句式。学生小组讨论一起梳理。
1.多义词:“北”“因”“致”“亡”“制”“固”“遗”“度”“利”“延”“策”“弱”等。
2. 活用词: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