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2016.01.08详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生理学绪论 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 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1.体温升高2.儿茶酚胺的影响3.磷酸肌酸的再合成4. Ca++的作用5.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影响血乳酸拐点的因素:(1)神经内分泌作用,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加速糖原的酵解;(2)快肌纤维的募集;(3)乳酸移除和糖原异生作用的降低;(4)血液重新分配。 Athletic ability: 运动能力: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血红蛋白浓度 Biomechanics生物力学 Gas exchange气体交换 Anaerobic capacity无氧能力 Skeletal muscle properties骨骼肌性能 Heart size心脏大小 人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损伤 腰痛一般就是指肋骨到髂骨之间的腰椎区域出现疼痛 ? 位置: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为长方扁肌。 ? 起点:起于髂嵴后部第2-5腰椎横突。 ? 止点:止于第12肋骨、第12胸椎体和第1-4腰椎横突。 ?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第12肋骨下降,助呼气。并参与维持腹压。 (一)髋肌 髋肌分布于髋关节周围,主要运动髋关节。 1)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结合而成。 位置:位于髂窝。 作用: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前屈。 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使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 竖脊肌 包括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三部分。 位置:纵列于背部正中线两侧,充填于棘突和横突之间的槽沟内。呈长索状。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棘肌止于颈、胸椎的棘突;最长肌止颈、胸椎的横突和颞骨乳突;髂肋肌止于肋骨的肋角。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并协助呼气。 (二)大腿肌 1.前群 1)缝匠肌 位置:大腿前面 作用:屈髋、膝关节 2)股四头肌 位置:位于股骨的前面。组成: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还可以屈髋关节 (三)小腿肌 1、前群:3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是胫骨前肌、母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1)浅层 小腿三头肌: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称,作用是屈膝、提足跟,使足跖屈 2)深层 趾长屈肌、胫骨后肌、 踇长屈肌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易发生从事跑跳多的项目,如田径运动中。 由于训练方法不当,在一段时间内过多地用脚尖进行跨步跑,后蹬胞,高抬腿跑或跳跃练习,加上跑跳的动作不正确,落地时不会缓冲,使小腿屈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场地过硬,使小腿受到较大的反作用力,就会使胫骨、腓骨发生疲劳性骨膜炎。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概念:指与神经中枢保持正常联系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 肌梭测量肌肉张力和收缩活动,向大脑提供反馈,产生一个三维的动作映射图,以保持肌肉张力和对抗重力、维持姿势的肌肉紧张度。 ? 来自关节、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肌肉的信息,在感觉动作的方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 ? 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通过测定运动单位电位的时限、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肉大力收缩的波型及波幅,可区别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诊断脊髓前角急、慢性损害(如脊髓前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协助确定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此外,肌电图还用于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追踪疾病的恢复过程及疗效。 s EMG在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 1.利用s EMG评价肌肉力量及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2.sEMG在测定肌肉疲劳中的应用 ? 3.临床上利用s EMG评价神经肌肉病损 – 肌源性疾病(肌纤维): –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 – 康复治疗疗效评定。 ? 4.利用s EMG预测肌纤维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