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圆圆曲教案
大学语文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第七编 爱情婚姻 第八章 圆圆曲 授课时间安排 第11周周三5、6节课 教学器材与工具 多媒体 授 课 类 型 理论课□ 赏析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吴伟业的生平与创作情况
2.要求了解《圆圆曲》的相关背景知识
3.掌握《圆圆曲》的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少年随复社名人张溥读书。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吴伟业死前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他所说“寄托良苦”,一是指他的诗歌多影射时事,只是慑于清廷之威不敢直言,所谓“诗史”之义即指此;二是指他以诗歌抒发自己失节之恨,希望后人能通过读他的诗歌而了解他的内心痛苦,并体察他复杂矛盾的心情,进而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名垂一时。但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仕明而明亡,不愿仕清而违心仕清,成了“两截人”,丧失士大夫的立身之本,遭世讥贬,深感愧疚,诗歌成了他的寄托,陈文述说:“千古哀怨托骚人,一代兴亡入诗史”就是这种情况的概括。
二、文本分析
崇祯末年,贵戚田畹以重金购买了苏州名妓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但崇祯皇帝无心女色,田畹就留陈圆圆在自己府中,后来赠给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妾。当时社会矛盾趋于激化,明朝统治内忧外患,摇摇欲坠,清兵在山海关大兵压境、李自成起义军兵临城下,三方对峙,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吴三桂本来曾有归附李自成的打算,但他得悉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并掳去爱妾陈圆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倒戈转向清军,带清兵入关,打到北京,赶走李自成,成为清朝的开国功臣。
诗歌一开篇就单刀直入,将甲申之变的高潮事件及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行径进行大刀阔斧的勾勒叙述:“鼎湖”弃世,即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破敌收京”,“电扫黄巾”,然后“六军缟素”“哭罢君亲”。 诗歌开头几句,诗人用富有张力的诗句,,营造了一种如箭在弦的紧张局势。 但是作者就此打住,宕开一笔,变换节奏,追叙侯门歌舞中的吴陈初见,再用六朝乐府与词中才有的旖旎婉约笔调追叙陈圆圆的身世经历:“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行诗至此,已经完全搁置了开头对家国兴亡的紧张局势的描写,由金戈铁马的“破敌收京”到了弥漫着诗情画意的“横塘采莲”了。可是,静水生波,“豪家强载”的一幕发生了,一位 “浣纱”与“采莲”的江南民间女儿,就这样身不由己地卷进了冷酷的历史事件中。 据载田弘本意是想把陈圆圆贡献给崇祯的,可国破身亡前夜的崇祯又哪有心思来顾惜一个江南女子呢?这位被掳转卖中的江南女子,几经辗转,进宫廷,放永巷,最后流落田家,“明眸皓齿无人惜”,正在陈圆圆孤苦流落之时,吴三桂出现了,“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可是,正如《长恨歌》中的“渔阳鼙鼓动地来”一样,,好景不长,军令如山,吴三桂北上,陈圆圆羁留北京,再次被掳落入他人之手。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重新照应开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并浓墨重彩地渲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战地重逢:“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这种细节简直就是杜甫笔下安史之乱中家人相见时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从此陈圆圆随吴三桂“千乘万骑西南行”,极享人间富贵尊荣。 行文至此,诗歌的重要情节已经结束,作者蹊径独步:笔墨又回到了江南水乡,早年的“浣纱女伴”歆羡着陈圆圆的“飞上枝头变凤凰”;陈圆圆自己却是“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二者的强烈对比更是加重了全诗的悲剧气氛;尤其是下面几句评及吴三桂:“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表达了作者对于吴三桂错综复杂的态度,鄙夷、讥讽、抑或有一些同情。但是人生的跌宕悲欢,毕竟如xie廊人去,香径尘生,“英雄”已矣,红颜老去,历史的大幕正缓缓关闭,尘埃落定之后,只落下“汉水东南日夜流”。
《长恨歌》与《圆圆曲》都以重大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将人物的悲欢离合与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交织在一起,使这两首诗一创作问世,就倍受瞩目。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两者虽题材相同,其实主题并不一致。《长恨歌》是以国事沉浮为背景写爱情,而《圆圆曲》却是以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