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二) 江左世族门阀政治: 一、东晋的立国 二、东晋的内乱和北伐 三、江左门阀世族 永嘉南渡 永嘉(307~313年)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这期间,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氏、羌、鲜卑等相继起兵,匈奴连续攻破洛阳、长安,俘虏晋怀帝、愍(mǐn皿)帝,灭亡西晋。史称此事件为“五胡乱华”。当时的战争带有严重的民族仇杀的性质,十分残酷。如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时,杀戮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京师洛阳变为一片瓦砾。羯人石勒在东郡击败晋军,杀王公以下十余万人。汉族宫民纷纷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代表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永嘉南渡对浙江影响甚大: 一、永嘉南渡直接导致了江淮地区的吴语官话化而成为江淮官话; 二、江淮地区(今江苏浙江地区)文化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形成了后世瞩目江南文化、以至现在仍然傲视全国经济优势. 门阀专政 “齇王”世家 (太原王氏 ) 王湛六世孙、王坦之曾孙王慧龙,东晋末年避刘裕之逼而出奔后秦,又奔北魏。王慧龙北奔,身无信物,来历难明,所以《魏书》、《北史》述其事,都谓其“自言如此也”。据《魏书》卷三八《王慧龙传》,崔浩弟崔恬以女妻王慧龙,既婚,崔浩见王慧龙,一则曰:“信王家儿也”,再则曰:“真贵种矣。”原来,“王氏世齇鼻,江东谓之‘齇王’。”“齇王”之称,北方悉闻,崔浩见“王慧龙鼻大”,遂以定其家世为太原王氏无疑。 “齇王”贵种之说,标榜太原王氏王湛以后的门第,反映出当时强烈的婚姻重门弟观念。 门阀制度的衰落 一、门阀世族的腐朽 门阀世族在东晋时达到极盛。到南朝时走向衰落。士族自视清高,单凭特权,卑薄武功,长期养尊处优,逐渐失去了实权。 二、寒门势力的发展 与士族的情况不同,南朝时期庶族势力有了很大发展。南朝的皇帝大都是庶族出身,将相中也有不少人出自庶族。因为王朝更替较为频繁,而王朝的更替都是通过武力实现的,所以庶族往往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获得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南朝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比较重视才干,以寒人掌机要。地方实权也多掌握在“典签”手中。 庶族与士族的文化性格之最突出差异在于对礼法和经术的态度。士族重门第,特别讲究礼法家教。门阀世族的长幼尊卑之序,完全靠礼法来维系,靠家规来调节,舍此勿能厚人伦,成孝敬。庶族相反,不重礼法,呈才使气,思想开明,不以儒教独专,兼学百家。 东晋以后,士族与寒门的界限基本凝固,士族子弟“上车不落则著作(郎),体中如何则秘 书(郎)”,生而富贵,遂不思进取,纵情声色,穷奢极欲,乃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硃,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 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 赋诗。 * 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任命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王导相随任安东司马。他主动出谋划策,联合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建立东晋政权。自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从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群从弟子布列显要。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是东晋朝的实际创造者。元帝向来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他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导的支持。元帝因此对王导极为倚重。 《晋书·王导传》:“务存大纲,不拘细目”,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为方针,保持东晋的安定局面。 王导,山东琅琊人。辅佐晋元帝渡江,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土著,协助司马睿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且接连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孙,也世代簪缨,于是,他们这一家族,自然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了。 一方面积极拉拢土著豪门,许以高官厚禄,保证他们的财产身家安全;另一方面又在南方 豪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使土著与侨民各得其所, 使晋室转危为安。?? 王导提倡勤俭建国,曾指牛首山双峰为天阙,婉转地使晋元帝放弃在都城正南门立双阙、摆威风的主张。因他扶持晋室功勋卓著,所以朝野倾心,号为仲父。晋元帝把他比作管夷吾,亲自对他说:“卿,吾之萧何也。”死后赐葬幕府山西南麓。王导与稍后于他的谢安都住在青溪与秦淮间的乌衣巷。唐人刘禹锡游南京,曾感慨赋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导在政治上的措施,首先是“绥抚新旧”,就是善于调剂 新来北方(中原)士族和旧居的南方(江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政治上另一项措施是“维系伦纪,义固君臣”,也就是调剂王氏势力和司马氏势力的矛盾 措施之三是“清静为政”,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