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要点详解.ppt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要点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长袍马褂 (流行于整个近代) (3)中山装(民国成立后流行 )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 “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 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C. 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食、住、风俗)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 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 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东西两侧,为东西厢房。东西厢房,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似或相同。南面建有南房,与北房相对应。各房窗户均向院内开放,不向外开放。一般采用出入一个院门。平时,院门一关,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状态。 正房(北房)是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长辈住上房,哥东弟西,女眷居后院不迈二门等等。 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衣、食、住、风俗) 1.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山装和旗袍进入生活 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 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风俗:从蓄发缠足、繁琐的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社交礼仪、历法节日都有变革 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就提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但其意见未能被光绪帝采纳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政治革命能移风易俗 B.政治革命引起审美观念变化 C.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 D.民众生活方式开始全盘西化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民国乌青镇志》卷 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 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32. 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梅)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倡导了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