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对比展望报告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 对比 展望 ——六年来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汕头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溅波 1999年起,广东省实行“3+X”高考科目改革,广东试题自成体系,特色鲜明。回顾近六年广东历史试题,仔细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一些规律,为2005年高考一试1.结构从1999年起,历史高考卷在国家启动跨世纪高考改革的进程中取消了多项选择题,开年未变。2005年《考试大纲》还将会把三大题型比例定为:选择题约49%、材料解析题约24%、问答题约27%。 近年广东高考历史卷三大题型比例数据请见表: 表1999--2004年广东卷题型结构比较 选 择 题 材 料 解 析 题 问 答 题 题量 分值 比例 题量 分值 比例 题量 分值 比例 1999 37 74 49.3% 3 36 24% 3 40 26.6% 2000 37 74 49.3% 3 35 23.3% 3 41 27.3% 2001 30 75 50% 3 34 22.6% 41 27.3% 2002 30 75 50% 3 37 24.6% 3 38 25.3% 2003 25 75 50% 3 34 22.6% 3 41 27.3% 2004 25 75 50% 3 37 24.6% 3 38 25.3% 从表可见,200年历史卷对200年三大题型的赋分值做了2002年的比例,即50:2:2。但总题量,主要是题1999年的37题减为2003年的2532.4%。因第一部分选择题总分值没有变化,故每道选择题分值由1999年的22001年的2.5分,2003年再调升为3分,所占分值已不少,再增加。 2.内容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 近年历史试卷内容各板块和系列的赋分值比例见表。 表1999--2004年广东卷知识板块系列内容结构比较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分值 百分比 分值 百分比 分值 百分比 分值 百分比 分值 百分比 分值 百分比 中国古代史 40 26.7% 39 26% 40 26.7% 40 26.7% 38 25.3% 35 23.3% 中国近现代史 59 39.3% 60 40% 60 40% 59 39.3% 59 39.3% 65 43.3% 世界近现代史 51 34% 5l 34% 50 33.3% 51 34% 53 35.3% 50 33.3% 政 治 史 106 70.7% 85 56.7% 110 73.3% 82 54.7% 104 69.3% 80 53.3% 经 济 史 27 18% 51 34% 35 23.3% 38 25.3% 36 24% 58 38.7% 文 化 史 17 11.3% 14 9.3% 5 3.3% 30 20% lO 6.7% 12 8% 99年以来,《考试》对三大板块的比例定为:中国古代史约25%,中国近现代史约40%,世界近现代史约35%。五年相比,中国古代史减少分,将分值加在近现代史部分,分值加在近现代史部分,使全卷35分(选择题5题15分,材1题10分,问答题1题1分)、中国近现代史分(选择题12题36分,材料解l题1分,问答题1题1分)、世界近现代史5分(选择题8题24分,材料解析题l12分,问答题1题1分)。试卷政治史内容过多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搭配22分,上14.6%,。史内容与200年相近,略2分《考试》对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没有专门规定,10个,三级标题为29个,仍保留很大的命经济史3..①六年来,试卷长度不断缩短,选择题题量逐年减少。1999年、2000年有37道选择题,2001年、2002年减少到30道,2003年再次减少到25道,预计再缩减的空间没有了。 ②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 ③适度控制了学科能力的深度,合理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多数题目难度适中,没有刁难性的怪题,易于考生作答,体现了较理想的难度搭配,有利于考生应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④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以2004年试题为例,题目设计兼顾了知识与素质、历史与时代的衔接,选材注意折射社会现实与素质教育。例如:第13、16、30题第2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