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山西云冈石窟文化景观探讨解析.docVIP

宋才发:山西云冈石窟文化景观探讨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才发:山西云冈石窟文化景观探讨 山西云冈石窟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一 山西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大同市区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东经113°′,北纬40°′。大同市在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时间跨度长达96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至5世纪末北魏迁都洛阳,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军事镇。这里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尤其盛产煤炭,有煤都之称。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年(460年),前后用了约6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北魏北魏迁都洛阳北魏。 云冈石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云冈石窟依山而凿,绵延东西约1公里的两道峡谷将石窟分为东、中、西三区:东区洞窟较少,只有第1—44个窟;中区为第5—13窟西区石窟数目最多,除第14—207个大窟外,还有位于第20窟以西的第21—53窟32个小窟。现存的53个主要洞窟中,共有大小窟龛252个,佛雕51000多尊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是中原地区现今规模最大的石窟造像群。有的居中或击鼓或敲钟,或手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形态动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现存的云冈石窟群题材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石窟内的佛龛,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的内壁、外壁、佛光、藻井等都刻有成群的飞天,非常生动活泼石窟群中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示了佛教徒所幻想的极乐世界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陀罗艺术的精华,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佛教为国教。佛教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文成帝继位后恢复佛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年)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昙曜,奉北魏文成帝旨意主持开凿“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20窟就是“昙曜五窟”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 494年)迁前。16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雕有千佛和佛龛。第17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佛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补刻的。第18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佛,高15.5米。东壁上部的弟子群,雕刻技法十分熟练,堪称杰作。第19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佛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第20窟窟前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主佛像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释迦正中端然,体态丰满,面相丰腴,长耳垂肩,既庄重威严又面带慈祥。主佛右肩袈裟平披,左肩斜披至胸前。主佛头束高髻,佛像之眉高挑细长,双目炯炯有神。大佛嘴角微微上翘,似笑非笑,显得深沉而含蓄。头部稍稍前倾,目光下视,使人感到亲切。昙曜五窟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马蹄形或椭圆形,穹窿顶前开拱门,门上方开明窗,高达15米以上,但形式却近似僧人修禅所居的草庐。窟内主像体高大,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两侧各有一佛侍立或倚,合为三世佛,但主从相差悬殊。主像背后雕饰华丽的舟形背光直达窟顶中央,壁间遍刻千佛,有的还刻有贴壁雕的菩萨、罗汉等形象。尽管这个石窟在设计和布局上存在着和谐统一性,但它们的造型各有特点。这些雕像和花纹带有明显的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风格,是其随佛教传播入中国后,与宗教感淡漠的中国文化结合成的世俗性艺术产物。雕凿这些佛像的直接目的就是以佛为皇帝祈福,体现出神权和皇权的合一。然而在创作中,雕塑匠师们并不仅仅局限于表现出皇帝即佛的政治意图,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参照佛经中关于佛的描写,力求雕刻出崇高圣洁的理想典型。第1、2窟双窟称为塔洞位于云冈石窟东端。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