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第八章 常用辅助检查.doc
                    第八章  常用辅助检查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男:120~160g/L;女:Il0一150g/L;新生儿:100一190g/L。
    2.红细胞计数  男:  (4.0—5.5)×10I-/L;女:  (3.5·5.0)×10Z/L;新生儿:(6.0._7.0)  ×l012/L。
    (二)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贫血时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减少程度可不一致,如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的减少较红细胞为甚。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llOg/L但高于90g/L;中度:60—90g/L;重度:30一60g/L;极重度:低于30g/L。
    贫血可分为三类: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②红细胞破坏过多,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③失血,如各种失血性贫血。
    2.红细胞和血红聋白增多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  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①继发性: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病理性增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一、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lO/L;儿童:(5。12)×l09/L;新生儿:(15·20) xl09/L。
    2.分类计数  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50—0.70;嗜酸性粒细胞:0. 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一0.0l;淋巴细胞:0.20一0.40;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高于l0×l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l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
增、减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
    (l)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粒细胞增多矗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4t某些寄生虫感染;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较常见;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富外孕、急性溶血等;④其他:如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r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    .
    1)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2)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j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②寄生虫病;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等。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
  ’4.淋巴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项目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docx VIP
- 2018-2023年主任医师(正高)-心血管内科学(正高)考试历年难、易错考点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工装设计和验证管理程序.docx
- 防溺水、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防溺水防交通安全教育教案.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期中课堂练习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22S702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彩色OCR带书签)(63.53MB).docx VIP
- MSA测量系统分析手册教案.doc VIP
- 食堂食材副食品配送服务配送服务方案.docx VIP
- 2025年华医网【放射、超声专业题库】-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管理.docx VIP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PCHE)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