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解析.ppt

第一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一 秦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有那些? 客观原因 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统一 政治基础: 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民族融合:春秋战国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主观原因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它国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①任用外来人才 ②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古 风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来。 秦朝的疆域 ①颁布秦律; ②修建长城、驰道、直道;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统一文字; ⑤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2.中央官制的建立 3.地方建立郡县制 历史概念解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 人的专权; 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 指地方服从中央。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1、皇帝制度的确立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皇帝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诸卿 (牵制) (统率) (统率) 直接控制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 县 县令、县长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守 对上承受中央命令,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③ 郡县制的作用 乡 里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不同点: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官员产生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相同点: 目的: 巩固自己的统治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性质: 世袭产生 皇帝任免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皇帝 中央政权 郡县及以下政权 广大劳动者 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皇帝 中央 地方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中央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列卿) 郡尉 郡守 监御史 县尉 县令 县丞 有秩 三老 啬夫 游徼 亭长 里正 郡 县 乡 亭 里 思考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①君主世袭制相同; ②中央官制更为完备,主要职能部门分工明确; ③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④皇帝至高无上,掌握实权比夏商周时期的天子更大。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维护 3)有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4)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5)易形成暴政 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形成背景 秦的统一 具体内容 皇帝制度 ①确立皇帝称号; ②皇位世袭;③皇帝独尊;④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 作用影响 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影响 秦朝后期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总 结 1、 评价的方法:一分为二法、分阶段法、两者兼用。 2、 评价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历史地看待问题,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 3、评价的模型: (1) 从当时现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