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第八章,转向,近代教案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中国传统法律的转向: 近代法律制度的嬗变 shoco@126.com 一、清末的法制变革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 1、预备立宪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则 “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2、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1)《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是由“宪政编查馆”编订、由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宪法性文件。 《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君上大权”共14条,确定皇帝拥有广泛权力。 (2)谘议局与资政院 清末的谘议局筹建于1907年,于1908年7月公布章程,作为“各省采取舆论之所”,是“预备立宪”过程中由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 资政院作为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同谘议局一样,其筹备工作也始于1907年,正式设立于1910年。 《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 、《资政院院章》 (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清政府于辛亥革命后抛出的一个应付时局的宪法性文件,采用英国式的责任内阁制,相对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议会及政府总理的职权,但仍强调“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二)清末修订法律的活动 1、修律的指导思想及组织机构 修律的原则主要是:必须“酌法准情,折衷至当”,“参考列邦之制度,体察中国之情形”,虽然“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但是“只可采彼所长,益我所短”,绝不能动摇“三纲五常”这一“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 清政府筹建修订法律馆,作为负责法律修订的专门机构。 2、刑律的修订 刑律的修订一是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罚制度,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种和明显不合潮流的制度。这以公布《大清现行刑律》为代表,二为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 《大清现行刑律》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5月由清政府颁行,它是在对《大清律例》进行局部调整的基础上,作为“推行新律基础”的一部过渡性法典,虽名为“刑律”,仍带有传统法律“诸法合体”的特色。 《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它体现了这一时期修订刑律的最高成就。 2、刑律的修订 《大清新刑律》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共五十三章,411条,另附有“暂行章程”5条。 (1)确立刑事法律内容与体系,采用总则与分则的篇章结构; (2)确立主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与从刑(褫夺公权、没收)的刑罚体系; (3)吸收资本主义刑法原则与制度,删改中国宗法伦理的法律内容。 2、刑律的修订 刑律修订过程中引发的“礼法之争”,即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两派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 (1)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 (2)关于“存留养亲”制度问题; (3)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 (4)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 (5)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问题 3、《大清民律草案》 1908年,沈家本主持,其中总则、物权、债权三编由松冈义正起草,亲属编和继承编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 《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共计36章,1569条,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民法尤其是德国民法与日本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 。 3、《大清民律草案》 《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1) 总则、债权与物权采资本主义民法形式,以资本主义民法原理为指导。 (2)亲属与继承注重礼教民俗。 (3)注意调查吸收流行于各地的习惯。 (4)民事特别法作为民律草案的补充。 4、商事立法 (1)《钦定大清商律》(1904年1月), 由《商人通例》与《公司律》两编组成。 (2)《大清商律草案》,共分总则、商行为、公司律、票据法、海船律五编。 (3)《改定大清商律草案》,再次回复到总则与公司律两篇结构。 此外,清末颁布的商事法规还有《破产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1903年颁行,1907年修正),《奖励商勋章程》(1906年),《银行通行则例》(1908年)以及《轮船公司注册给照章程》(1911年)等。 5、官制改革与行政法规 6、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1906年,沈家本主持起草了《刑事民事诉讼法》。该法律草案采用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合一的体例,分为总纲、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事件五章。它较为系统地规定了各项诉讼程序,明确采用了欧美的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1911年初,沈家本等又完成了《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由于拟成不久清朝即告灭亡,这两部诉讼法草案均未审议颁行。 6、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清末虽然没有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