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毛照道 * 目录 1.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内涵 2. 主要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3. 制约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因素 4. 新课改时期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内涵 1.“取向”主要是指课程目标所采用的形式,而不是指目标的实质内容。 2.由于人们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的重点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差异,对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从而使得课程目标的“取向”有所不同。 *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1) 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汪霞.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2) 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3) 泰勒的行为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 丛立新.课程论问题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普遍性目标” (global purposes)是基于经验、 哲学观或伦理观、 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 ,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课程领域 ,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 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这种目标的特点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和课程目标等同起来 ,因而具有普遍性、 模糊性、 指令性 ,可普遍运用于所有教育实践中。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一)“普遍性目标” 取向 “普遍性目标” 是一种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秦、 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如中国古代 《大学》规定的教育宗旨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古希腊,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 在近代如斯宾塞确立的为完美生活做准备课程目标。中国当代教育实践中的课程目标大多数也属于“普遍性目标”取向的。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优点:“普遍性目标”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都能够并适当应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它提供的不是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而是宏观一般性的教育宗旨或原则,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对其作出解释,以适应各种需要。 缺点:它的宏观性和不确定性必然给实际的课程与教学实施带来困难,这种目标的不彻底性,不完整性和随意性,使人容易模糊或模棱两可而产生歧义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二)“行为目标” 取向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 ,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确立起来始于课程开发科学化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在他的《课程》一书中首先行为目标作为课程编制目标。博比特认为 ,20 世纪已进入科学的时代 ,而 “科学的时代要求精确性和具体性”,因此 ,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 标准化。后来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将课程与教学目标概括为“行为”和“内容”。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继承并将“行为目标”发展到新的阶段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二)“行为目标” 取向 优点:“行为目标” 具有精确性、 具体性、 可操作性的特点 ,所以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而且 , “行为目标” 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 学生家长、 学生本人展开交流。更重要的是 , “行为目标” 便于准确评价 ,因为 “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行为的形式呈现的 ,所以很容易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二)“行为目标” 取向 缺点: (1)是的那些不易测评和很难转化为行为的以及不易直观测量和衡量的内容从课程中消失了 (2)行为目标将学习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把人的学习和学习结果肢解了,不利于通过各种教学科目陶冶学生的个性 (3)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课程和教学未实施以前就预定好了以控制为本的行为目标,限制了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也限制了课程开发的无限性和人的发展的主动性。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类型 *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 (evolving purposes)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它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师生根据课程的实际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