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走马初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震悚(shù) 伧俗(cāng) 池沼(zhǎo) 伎俩(jì)
B.蹒跚(pán shān) 着眼(zhuò) 取缔(tì) 滞笨(zhì)
C.筹划(chòu) 猝然(cù) 妃嫔(pín) 坯胎(pī)
D.颓唐(tui) 嫉妒(ji) 褶皱(zhě) 殷红(yīn)
(A悚sǒng B缔dì D殷y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3分)
A.B.C.D.,我不禁触目伤怀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分)【甲文】【乙文】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晓雾将歇( 消散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沉鳞竞跃。相与步于中庭。填空。(分)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分)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4分)
李宣华
刨师傅来自江西。村尾艄公庙精美的木雕窗花,村头观音桥没用一钉一铆的丹楹刻桷,村后李氏祖厝气势恢宏的碧瓦朱甍,无不让人惊叹他的手艺。以至于时隔20多年,由刨师傅巧手建造的木瓦屋早已被钢筋水泥房替代,父辈一代还常常想起他的手艺,想起他的憨笑,想起他在村里修建屋呀仓呀桥呀庙呀时的点点滴滴。
叔公说,刨师傅不姓刨,姓曹,第一次到村里做木工时,才20出头,做工细,手头快,尤其刨得一手好板花。在老家的客家方言里,刨和曹,音相近,于是大家都叫他刨师傅。他也热情地应。
刨师傅手艺好,人品好,做事从不偷懒。那时,做木工活儿,点工计费,起初2块钱一天,好多个年头后才升到8块一天。那些年代也不像现在一样,有电锯、电刨,一切都是手工,盖幢小木楼少说都要七八个月。随着手头一年年好转,勤快的村里人开始添置谷仓、家具,木工活儿做不完。其间,有不少木匠师傅到村里找活干,大家总觉得比不上刨师傅,宁愿推延些时间,也要等着刨师傅。
刨师傅早睡早起,每天天一亮就起床磨斧修锯磨铁刨,然后利索开工。午饭后,稍稍坐着打个盹儿,又开始干活。村里人过意不去,劝他不要那么卖力,只要按乡亲们下地农作的时间出工就可以了。他说,没事,习惯了。有时下了工,乡亲带着坏了的锄头柄、犁耙柄找他,他也总是一忙就到夜深。尽管如此,第二天,他又早早出工了。
我5岁上小学那年,刨师傅正为我家搭盖牛栏。父亲请他为我做个文具盒。他十分乐意地接了活儿,花整整一天为我做了个用抽屉推拉的精巧木盒。年底结算工钱时,无论父亲如何塞,刨师傅也坚决不收这一天的工钱。他说,他不识字,看到娃子上学就羡慕,能为娃子做点事,花点力气,值。那笔盒,我一直用到读初三那年。
有一年夏天,一个中年人急匆匆翻山越岭进村。那是刨师傅的老乡,刚从江西出来,给刨师傅带来消息,刨师傅的女儿在家得了重病,要一大笔钱医治,家人急等他回家。刨师傅抱头嚎啕大哭。那天,他正给我叔公做事。他找到叔公,说这些家具只做到一半,你能找到合适的师傅就叫合适的师傅做,如果等我,可能要搁置些时日,具体要等多长还说不清楚,所做的20多天就不要算工钱了,很对不起。消息传遍小村,村民连夜有钱的借钱,没现金的甚至翻箱倒柜拿出家里值钱的银元、首饰,为刨师傅凑了上千元。
眨眼已是第二年春天。原本刨师傅每年都是过了正月就出来,可他过了3月也还没来。夏天过去了,还没来。心细的叔公给刨师傅放在家里的铁锯,抹了防锈油。次年春天,刨师傅依旧没有出来。有村民说,刨师傅不会来了,把他的工具卖了吧。还是叔公有耐心,他劝大家不要门缝里瞧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