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鱼袋:唐、宋官衔常有此名,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唐三品以上服紫佩金鱼。四品以上佩金鱼。 官服分别颜色,从唐代开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州的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出品级。简言之,清代公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以用绛色;外褂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就是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基本内容: A皇帝制: B中央官僚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C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行省制度 D监察制: 刺史制度、 E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3、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 4、基本特征: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5、三大基础:经济:封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政治:地主阶级统治确立; 理论: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 6、发展脉络: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从汉至元发展强化,明清顶峰 限制相权 相职 帝相矛盾的必然性 历朝限制相权的措施手段(列表) 历朝限制相权的措施表 朝代 主要措施 汉武帝强化王权: 频繁更换丞相 建立“中朝” 设置刺史 汉武帝建立中朝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影响: (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唐朝强化皇权措施 司马光: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元丰九年(1086)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王安石:1069年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在中央设立改革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推行改革1070年升任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 范仲淹: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同年与富弼、韩琦等人参与改革。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历时仅一年。 宋朝强化皇权措施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参知政事 (二府) 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历朝限制相权的措施表 朝代 主要措施 西汉 频繁更换相、任用身份低下士人和高级将领、形成“中朝”(内朝) 唐代 三省六部分权、设政事堂 宋代 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三司长官为宰相体制 明代 废丞相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枢密使和三司;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一分为三 进一步分散相权 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 相权很大 废除相权 历朝选官制度表 历史阶段 规 定 评 价 世官制 先秦时期 察举制 秦汉时期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科举制 隋唐开始到清 问题探讨 如何评价科举制? 积极的一面 但也有它的消极一面 行省制度 一、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 先秦的分封制 秦汉到唐宋郡县制 元明清行省制 元朝的行省制度 1、十个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名称和地理范围 地位: 2、行省制下的中央集权加强 四点措施 元代的行省 蒙古: 东北: 浙江: 台湾: 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江浙行省 澎湖巡检司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专制统治 概况:权力节制;定期述职;监察机构;省官互迁 地位:最高地方行政区划 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巩固和扩大 多民族国家。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