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ppt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年《世界制造业 500 强》上榜企业排行榜:企业上榜数:美228家、日72家、英31家、法29 家、加27 家、 德17家、瑞士13 家、中国大陆(包括香港)6家,台湾地区有6家,其他71家。从国家分布,以美为主的发达国家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入榜美国企业占总数的 45.6%,占制造业500强市值总额的49%。上榜企业数居前7位的国家总计417 家企业上榜,占总数的83.4%,占市值总额86% 。中国大陆上榜企业 6 家,占 500 强总数1.2% ,占总市值0.7% ,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2) 制造业贸易: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 “去粗放”,就是大量的中国制造业要彻底抛弃现有“五低” ( 低利润、 低成本、 低价格、 低技术、 低端性 )和“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精益制造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在“去粗放”上,华为、海尔、联想、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去工业化”,指企业要摆脱依靠“微笑曲线”底部的加工、 组装、制造等“工业”环节获取利益模式,向研发、材料、采购、设计与品牌、物流、渠道、金融等微笑曲线的高端转型与升级。“去工业化”后, 企业将不是单单以工业产品赚取利润,而以品牌、 渠道、 营销, 以知识产权、技术专利、 信息咨询等“非工业产品” 与工业产品的结合来竞争获利。 在一款 iPod299 美元的零售价当中,中国工人的贡献不到 3 美元, 其研发、营销费用可能占到总成本的 50% 以上,创造其真正价值的是概念和设计。发达国家由于实现向价值链的协调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了对制造业的控制力及产业的竞争力, 并获得价值链中绝大部分价值。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自主品牌、 没有核心技术 , 生产网络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生产链条的末端,不少企业为赚取低廉的加工费, 工厂沦为名副其实的“血汗工厂” 。 2 、服务业 发达国家 GDP 中,服务业比例大,发展中国家比例小。全球商业服务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北美、 西欧和亚洲。 世界服务与贸易 中国服务与贸易 3 、 外国直接投资( FDI ): 外国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在发展中国家有所上升。 1/3 的投资流向“南半球”, 其中的一半(或大约 1/6 的全球投资) 集中在三个区域 —— 中国(包括香港) 、 巴西和墨西哥,而 176 个最穷的国家仅仅吸纳了不到 8 %的全球对外投资。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以美国、 欧盟、 东亚和东南亚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 美国、 欧盟、 东亚和东南亚犹如三根柱子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大厦。 一个多极的、 复杂的世界经济已经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新兴工业化国家, 尤其是东亚、 东南亚国家的崛起, 正在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地图。 三、全球经济形成多极格局 第一阶段 (19 世纪 70 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 : 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和占绝对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 ( 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现在, 以至今后 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 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并 存于世界经济。 世界政治多极化;一超多强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一、 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二、国际间人员、 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一、 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 1 ) 科学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 ( 2 ) 科学技术有共享的特点,科技合作不断增强,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具有更大的机制上的合理性。 ( 3 ) 科技发展具有更大的克服空间距离的能力, 为各国之间的商品、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国家之间的人员、 文化 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 世界范围内展开, 促进了世 界各国的文化交融, 增进了 相互理解, 提高了对外来技 术、 外来商品的接纳程度, 经济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国际间人员、 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006 年 11 月 20 日 上午, “麻州大学孔子学院” 揭幕仪式在麻州大学波士顿校区举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艾方林出席了揭幕仪式。 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各国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以 及参与 方的 可获利 性,使得经济全球化必 然 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三、国际资源交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