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维生素的测定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维生素的故事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始于3000多年前。当时古埃及人发现夜盲症可以被一些食物治愈,虽然他们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质起了医疗作用,这是人类对维生素最朦胧的认识。   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 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1747年英国海军军医林德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建议海军和远征船队的船员在远航时要多吃些柠檬,他的意建被采纳,从此未曾发生过坏血病。但那时还不知柠檬中的什么物质对坏血病有抵抗作用。    1912年,波兰科学家丰克,经过千百次的试验,终于从米糠中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被丰克称为 “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Vitamin(维他命),也称维生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它们排列起来以便于记忆,维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几十种。 维生素的命名 多根据发现的时间顺序以英文字母排序,如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 生 素C, 维生素E等。 根据特定生理功能,如抗干眼病因子、抗坏血酸、生育酚等。 按照其化学结构如视黄醇、硫胺素、烟酸、叶酸等。 维生素A缺乏时的具体表现为: 影响视觉,眼睛的结膜、角膜干燥,暗适应减弱,乃至夜盲。 皮肤干燥、脱屑,上皮组织改变,腺体分泌减少。 免疫力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 头发干枯、易断,指甲无光泽。 牙质萎缩,骨骼发育不良。 味觉、嗅觉不佳、食欲差,生长发育停滞。 影响智力发育。 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 寻找富含维生素的食品资源; 指导人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防止维生素缺乏症或维生素中毒; ? 研究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的稳定性,指导人们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及贮存条件; 监督维生素强化食品的强化剂量,防止因摄入过多而引起维生素中毒。 脂溶性维生素 :溶于脂肪或脂溶剂,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的一类维生素,包括A、D、E、K 各小类,其共同特点:是摄入后存在于脂肪组织中,不能从尿中排除,大剂量摄入时可能引起中毒;由于可储藏在脂肪中,故不需每天供给。 水溶性维生素 :溶于水,包括B、C 各小类,其共同特点:是一般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满足组织需要后都能从机体排出。需要每天供给。 维生素A的性质 原理 核黄素在440~500nm波长光照射下发生黄绿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核黄素浓度成正比。在波长525nm下测定其荧光强度。试液再加入低亚硫酸钠(连二亚硫酸钠 Na2S2O4),将核黄素还原成无荧光的物质,然后再测定试液中残余荧光杂质的荧光强度,两者之差即为食品中核黄素所产生的荧光强度。 维生素B 6的测定——微生物法 原理:微生物的生长与它们对某些特定的维生素的 需求有关,因此在维生素分析中,将某些微生物在 含维生素的样品抽提液中的生长速率,与在含已知 量维生素对照溶液中的生长速率进行对比,从而得 出样品中该维生素的含量。生长速率可通过测定浊 度、产酸量、质量变化或呼吸作用,测定浊度是最 常用的方法。维生素B6的含量在2ng/mL以内,其 浓度对卡尔斯伯酵母菌的生长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 系,可以定量测定。 三、维生素C的测定 多汁果蔬样品:可用纱布压汁后脱脂棉花快速过滤,量取 10~20mL汁液,立即用2%草酸溶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 干样品:称取1.000~4.000 g(含还原性Vc 1~5mg),放 入研钵中,加入少许2%草酸溶液研磨成浆状液,洗入 100mL容量瓶中,用20g/L草酸溶液定容。 含有还原性物质的样品:含有较多Fe2+的样品可用8% 醋酸 代替用2%草酸溶液作为浸提剂。亚硫化脱水样品,可于稀释 至一定容量之前加入20mL丙酮,以除去SO2的干扰。 B 滴定:吸取以上制备的无色滤液5.00~10mL(含Vc约0.2 ~1mg)放入50mL三角瓶中,用棕色半微量滴定管中装的2 ,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约在15秒内不褪色 为终点, 同时以浸提剂作为空白(空白值为0.08~0.10 mL) 进行滴定。 计算: Vc(mg/100g )=(V-V0) ×T/m×100 式中:x-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mg/100g; V-滴定时样液消耗染料的体积,mL; V0-空白滴定时消耗染料的体积,mL; T-用标准还原型抗坏血酸溶液标定染料溶液所得出1mL 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mg/mL; m-滴定时所取滤液中含有样品的质量,g (二)荧光法(GB/T 5009.86-2003 第一法) 原理 样品中还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