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与动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现代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 学习(learning)是基于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个基本含义: 首先,是基于经验而导致的 经验既指个体通过直接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指这一过程所得到的结果。 经验既包括有准备的系统的学习经验,也包括偶然的,如看见交通事故。 其次,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行为潜能如学习50个单词,掌握了28个,还有22个,再次学习22个时候,会更快,说明潜能的变化。 再次,是相对持久的 疲劳和疾病,药物,酒精等。 二、学习的分类 (一)我国习惯分类(依据学习内容) (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方式) 1、接受学习 VS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是指传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意义学习 VS 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是指通过符号、文字等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分类(按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四)布卢姆的分类(按学习目标) 知识 领会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发现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 1、基本概念 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任何能够自然引起有机体反射性行为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CR):由无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 中性刺激 (neutral stimulus,NS) :原本不能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如铃声和灯光等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通过学习,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 :由条件刺激单独引发的反应 3、消退与自发恢复 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 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 。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消退和自发恢复都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意义。 如果一段时间电台多次发布地震警报,却没有发生地震,人们可能会逐渐对这种警报不以为然,隔一段时间后当警报重新出现时,人们又会表现出一定的警觉,此时,这种自发恢复的倾向就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次的警报很可能是有预测性的。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1、条件性情绪反应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对大多数人都不怕的事物产生极度的恐惧,例如有人可能一看到老鼠就全身发抖、满脸苍白、手足出汗,而有人则可能对菜青虫有类似的恐惧反应。其实这些恐惧反应很可能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结果。 人对于一些事物的情绪反应,不管是负面的如恐惧、厌恶还是正面的如喜爱、偏好等,都是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方式学习到的。 条件性情绪反应实验:阿尔波特对小白鼠产生恐惧(Watson Rayner,1920 ) 恐惧的泛化 广告商利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广告,试图让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产生条件性的正面情绪。 2、在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对抗性条件作用(counterconditioning) 用愉悦性刺激物带来的愉悦性感受代替恐惧。 实验:皮特不再惧怕兔子(Jones,1924) 要保证任何时候由吃东西带来的愉快反应应该强于看见兔子产生的恐惧反应 用满灌疗法(flooding)和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治疗恐怖症(phobia) 学校恐怖症 or 教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第三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操作性调节作用)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 通过系统地观察,桑代克发现,猫逃离迷笼的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trial-and-error)的学习过程。 1. 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2. 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 3. 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效果律”后来被持这种学习观的理论家发展成为“强化”学说,其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 对桑代克的“试误说”进一步研究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研究 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了行为结果对行为表现的影响,斯金纳(Burrhus B Skinner,1904~1990)接受了这一观点。他对桑代克的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