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公文及材料写作的语言特点和规律教案分析.ppt

日常公文及材料写作的语言特点和规律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无定法”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曾子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文词精炼,二是不讲套话。 (1)文词精炼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句有可削,足见其疏”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2)尽量少讲套话、空话 2、贵在创新和生动 (1)文稿贵在创新 “文似看山不喜平 ” 创新是文稿写作的灵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 “新”的涵义: 它包括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论证、新概括、新角度、新表达…… (2)文稿贵在生动。 包括内容的生动和形式的生动 “文者,纹也;章者,华彩也;文章的本义就是有纹彩的语言,故世称文采。” 文章如何生动: 一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使公文语言富于美感。 二是恰当地引用典故,可以增强公文的分量和说服力。 (二)关于领导讲话稿的语言特点和规律 领导的定义: 领导者依据组织的法定授权,为了履行领导的工作职责,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为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过程,叫做领导。 1、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1)要符合大政方针及上级的指示精神。 (2)要符合领导的意图。 (3)要符合实际。 (4)要符合讲话者的思维、语言特色和行 文习惯。 (5)要符合行文结构、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 “不是因为事情难做,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所以事情才难以做到” ——卡内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正面思考反映事物的表象,逆向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 2、文稿起草者的工作质量标准 第一层次,领会领导的意图,符合领导的要求; 第二层次,超出领导的期望和要求,完善领导的思想,丰富领导的形象; 第三层次,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主导领导的思想,真正起到参谋和辅助决策的作用。 3、文稿起草者的必备素质和要求 从日常性、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多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 从被动、滞后反映中跳出来,多观察反映超前性、预见性问题; 从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中跳出来,多思考全局性、宏观性、倾向性问题; 从分析问题的浅层性、表象性中跳出来,多抓问题的内涵深度和理论高度; 从参谋决策的短期性、战术性问题中跳出来,多研究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你受益一生,一个坏习惯可以葬送你的一生” 善于“蓄势”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子夏 “学到用时方恨少” 技不压身、是艺就养人 “天下之大做于细,天下之难做于易”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者,又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谓之下。 ——孔子 “知识折旧论”定律: “一个人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 LC=D L代表learning学习;C代表change变化;D代表die死亡。 21世纪,文盲的标志是——是否具有学习力,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历≠能力,文凭≠水平。 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它会保值升值的。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心诚求知,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大学》曾子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 ——霍英东挽联 一要有比较高的目标定位 二要不断的积累知识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戴明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1、相对优势——不能长久 2、持续竞争优势:多年养成的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技能、能力。由知识和能力、经验组成的技能体系。具有4个特点: A、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的; B、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 C、由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技能体系; D、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 人才的重要属性——不可替代性 必须把自己做成稀缺资源。谁稀缺谁吃香,谁稀缺谁掌握主动权。 鉴别人才的标准: 第一,站在老板的角度看, 一个职工有没有竞争优势,是不是一个人才,怎么看,就看你有没有被别人轻易替代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