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外交战略:由结盟到不结盟教案分析.ppt

新时期外交战略:由结盟到不结盟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外交战略:由“结盟”到“不结盟”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施月琴 问题导学一:依据下列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结盟”战略实施的两个阶段及其意义。 对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和安全,反对外来敌对势力的包围、孤立和可能的侵略,赢得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0年中苏结盟 史料: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史料:中国与美国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世界’建立霸权的企图。仅只一年半的时间内,中、美关系就由尖锐对立、孤立的情形进展到实质结盟共御头号大敌。 ——基辛格《大外交》 大大改善中美关系,带动日本和西欧国家分别与中国改善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为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0世纪70年代中美“准结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导学二:结合下列史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既然结盟给中国带来诸多好处,为何到80年代我国还要调整对外战略,由“结盟”发展到“不结盟”? 史料1:“新中国的外交不是一个孤立国家的外交,它首先与新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的总趋势的分析和认识紧密相关。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战争即将临近,那么反对战争和准备打仗就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国外交的总战略就是如何避免和防止战争;而如果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和现实的危险,那么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和建设国家就成为第一位的任务。” ——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史料2:(进入80年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已进入一个难以逆转的衰落时期。世界经济权力结构已由美国独霸局面向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相互抗争局面转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现代史》 国际格局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多极化趋势发展 领导人观念转变:从革命与战争到和平与发展 国内形势变化: 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史料3:苏方对毛泽东采取了故意冷落的态度,让他住在莫斯科远郊的别墅里无所事事,对他的行止几乎不作报道。即使在12月24日斯大林与毛泽东的第二次会谈中,斯大林也绝口不提订立中苏新约的问题。结果引起毛泽东对苏方人员大发雷霆。毛泽东对前来看望他的联共(布)中央驻中共中央顾问组组长伊·科瓦廖夫说: “你们把我叫到莫斯科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干什么来的?难道我来这里就是为天天吃饭、拉屎、睡觉吗?” ——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 史料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洲和新疆境内,……不允许有第三国的资本或这些国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的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公司和团体的经营活。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 史料5:在1950年的中苏新约谈判中,苏联促使中国与它互换照会:“双方政府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之独立地位,已因其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而获得了充分保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过程上看,苏联不是积极主动放弃在华特权的;内容上看,斯大林逼迫中国做出了许多有损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妥协和让步。 “六十年代,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苏联加强军事设施,导弹不断增加,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 史料6: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实行了干涉中国内政,妨碍中国统一大业的“双轨政策”。这种政策的表现就是中美建交三个月后,美国国会就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提出美国要为台湾的安全和社会经济制度负责,反对中国大陆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向台湾出售所谓的“防御性武器”。后来,里根总统上台后又声称要恢复美台“官方关系”。 ——杨公素,张植荣《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 中苏结盟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损害;限制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中美“准结盟”是不稳定的 由“结盟”到“不结盟” 的原因 角度 论述 国际格局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多极化趋势发展 国内形势变化 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领导人观念转变 从革命与战争到和平与发展 历史教训 结盟限制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曾使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问题导学三:结合教材内容和以下史料,概括“不结盟”战略的内涵,分析新时期中国在“不结盟”战略指导下取得的外交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