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1956 过渡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78——今 改革开放新时期 【知识结构】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奠定基石) 历史条件 成立过程 成立意义 新中国民主政治特色(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石) 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3)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过程 (1) 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2) 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意义 国内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国际 改变了…推动了…增强了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此诗反映了什么伟大的历史事件?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1949.3 西柏坡 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 总任务: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意义:解决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具体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准备 与会代表 主要内容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确立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会议性质 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1)条件 ①法律基础:1953年1月中国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②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内容: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使《共同纲领》行使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和发展 ①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③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性质: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 (3)职能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