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鲁教版教案分析.ppt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鲁教版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堂检测 1、A 2、C 3、A 4、C 材料题: (1)偷东西是一般违法,盗窃公款是犯罪。 (2)一般违法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A.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B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 1、初步了解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3、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1、学校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不法律? 2、王女士不顾门卫阻拦,抱着自己的小狗进入餐馆,王女士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 预习检测: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2) (3)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是 不是 比较项目 行为规范 如何产生 适用范围或对象 靠什么发挥作用 社会道德 学生守则 国家法律 自然形成 教育行政 机关制定 国家立法 机关制定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全体社会成员 舆论、习惯、 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国家强制力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比较 违法行为: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种违法行为叫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了刑法 3.应受刑罚处罚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刑法处罚 民事责任,行政制裁 刑法 刑法以外的其它法律 危害大,情节严重 危害不大,情节轻微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联系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的法律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不 同 点 共同点 犯罪 一般违法 关系 辩一辩: 1.杀人放火是不是犯罪? 2.偷人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3.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是不是犯罪? 4.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分家信拆开是不是犯罪? 5.借同学十块钱不还是不是犯罪? 6.在校园内敲诈同学的零用钱是不是犯罪? 是 不是 是 不是 不是 不是 巩固训练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吸烟,并开始喝酒。由于禁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小偷小摸仍满足不了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住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巩固训练 讨论: 1.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魏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魏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小偷小摸是一般违法,潜入家中行窃是犯罪。 答:一般违法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答:我们不仅要懂得学法、知法的重要性,关键是认识到遵守纪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自觉地遵纪守法。 看课本P59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看一次录像等开始的,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做了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一些不良行为开始的,无论是不良行为还是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法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