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1.doc

汤池镇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认真审题,深思明辨,细心作答,书写规范,展示才华。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25分) 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4分)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疑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bì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墨化的。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憧( )憬 bì( )益 (2)划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们圈出来, 并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边的田字格内。(2分) 2、默写。(6分) (1)海上的夜是 ,是 ,是梦幻的。(2) ,风正一帆悬。(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 , 。 学校开展“我爱文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你、王芳、李梅等组成了合作小组,选择了以下几个专题。 【吟诵古典】 4.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吗?(4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是抒情,明理。许多古代诗词,就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给我们讲述了深刻的哲理,传达着诗人的情感体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 , ”就描写了时序交替,暗含着时光流逝的哲理;苏轼在《浣溪沙》中“ , ”一句就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学会模仿】 5.王芳同学根据自己学习的体会,写了一句话,你能根据她的句子形式再仿写一句话吗?要求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2分) 文学是一扇门,走进这扇门,你定会收获无限; 文学是 , , 。 【我爱读书】 6.我们从现代诗歌中获得了太多的启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友谊的珍贵、时间的流逝……我们在诗歌中生活,我们在诗歌中成长。我们已经与现代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是冰心的小诗《弱小的草》,仔细读读看。 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选自冰心《繁星 春水》) (1)“骄傲”原本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读完这首小诗,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实践活动】 7.读下面几则小故事,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事一: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故事二: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 (1)读了这两个小故事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分) (2)你还搜集到哪些作家或名人的文学故事?你能概括地写出来吗?(至少写两个)(2分)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8分)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与 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2分) (2)请你简单品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妙处(3分)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9—12题。(共13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9.《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2分) 10.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涉( )②是( )③遽( ) ④求( ) 11.翻译句子。(4分)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