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微生物除草剂 目前,利用微生物源开发的微生物除草剂有二类: 一类是利用放线菌生产的抗生素除草剂,例如双丙氨膦; 另一类是利用病原真菌生产的孢子除草剂。 4.3.1 双丙氨膦 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 ,导致植物体内氨的结累常用于非耕地和果园等防除一年生和某些多年生杂草在土壤中的半衰期(DT50)为20~30天。 左侧是没有喷洒双丙氨膦除草剂的烟草种植物和杂草一起生长的情况;右侧是喷洒后的情况,只留下烟草种植物。图片提供:Monsanto.Co 双丙氨膦的制备方法 : 吸水链霉菌 SF-1293 特殊培养液中28?C下振摇96h 培养物离心 滤液用活性炭脱色 色谱柱分离 制得双丙氨膦 4.3.2 孢子除草剂 由杂草病原真菌生产的活孢子和适宜的助剂组成 作用机理:孢子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组织,产生毒素,使杂草出现病斑并逐步蔓延,破坏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杂草死亡 。 孢子除草剂的工业化生产 1、液体发酵生产孢子 盘孢菌属,用液体发酵可生产大量分生孢子 。 不少具开发应用前景的杂草病原菌在液体发酵条件下只产生菌丝体而不能产生孢子 2、液体—固体联合发酵生产孢子 先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发酵利用菌丝体生产大量孢子。 3、剂型 孢子除草剂的剂型有粉剂和油剂等 举例:Collego的剂型为粉剂,由孢子粉(A)和水合物+表面活性剂(B)组成,实际是“一剂二个包装”的组合剂。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 4.4.1赤霉素 赤霉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调节植物生根、发芽和结果等过程 ,刺激水稻、棉花和麻类等作物的生长发育 ,广泛使用于杂交水稻制种、柑桔保果、棉花保铃、蔬菜及幼林的生长 。 在国际市场几年来,需求量一直维持在25吨以上,价值约10亿美元; 我国2000年注册的生产企业有23家,产值约有10亿元,并有大量的出口。 赤霉素是一类四环双萜羧酸化合物 主要活性物质有GA3 、GA4 、GA7和GA9等 其中GA3是使用的最多的赤霉素成品 赤霉素发酵效价的提高,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使用高产稳定的生产菌株,这就要求从现有的生产菌种中出发,通过诱变筛选出更加高产的菌株; 其二,改良或采用新的发酵工艺,使赤霉菌的发酵潜力发挥到极致。 前人的工作 菌种选育 1). “4303”菌株 2).原生质体诱变技术 1992年,李武军和郑幼霞 3).复合诱变 1997年,赵炎生等,激光和化学复合诱变 发酵工艺改良 1)国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营养因素和发酵的机理 ;目前,合成代谢途径 2)国内 较少,一般从某个角度论述 工艺流程为液体发酵,大体是: 斜面种子 →种子活化 →种子培养 →大罐发酵 →定时取样测定赤霉酸的含量 →产品提取 培养基的选择 包括碳源培养基、氮源和微量元素的选择 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大多以淀粉和谷粉 作为碳源 有研究表明,植物油似乎更适合一些: 有利于消泡; 提高发酵罐的装填率; 降低成本; 解除中间产物的抑制 测定方法 目前赤霉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生物法,其二为理化测定法,如荧光比色法,、溴酸钾滴定法、福林反应法、磷钼杂多酸法以及气相和液相色谱法等 赤霉素荧光测定法 : 不同浓度硫酸与相同份额GA反应所得产物产生的荧光强度不同 4.4.2 脱落酸 脱落酸是具有倍半萜羧酸结构的植物激素 。 脱落酸的功能: 加快花果脱落; 促进顶芽休眠; 抑制芽鞘、嫩枝、根、胚轴的生长; 促进气孔关闭。 生产运用: 1990,日本TORAY公司开始利用 微生物发酵进行脱落酸的规模化 生产。 我国谭红等报道用葡萄孢(Botrytis) 发酵产生的脱落酸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谢谢! * * 第4章 现代微生物农药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