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下篇(三轮)第1讲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详解.ppt

【金版新学案】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下篇(三轮)第1讲从历史到现实-全方位诠释6大热点主题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主题一 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热点主题二 民主法制——公平与正义的体现,人类的永恒追求 热点主题三 大国崛起——敢问路在何方,世界大国谁主沉浮 热点主题四 体制创新——生产模式发展演变,经济模式各具特色 热点主题五 理念至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交融碰撞的精神文明 热点主题六 承古萌新——放眼社会文化强国,立足创新科教兴国 热点主题一 社会转型——剧变的精彩时刻,文明演进的新起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二)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后的机遇与挑战:从封建制度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败。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喝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 (3)思想上 ①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全面近代化的展开 (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 (1)美苏冷战:新中国成立时,美苏“冷战”对峙,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执行敌视中国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维护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淡化了外交关系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2.民主政治过渡性的表现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为社会主义社会。 (2)1949—1954年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立法、选举等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阶段结束。 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1)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恢复后,1953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新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与文艺方针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1956年春,“双百方针”提出,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5.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3)交通运输:“一五”计划期间,内地的交通运输业获得较大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一)14至19世纪欧美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1.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14—16世纪)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