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疾病诊治进展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肢血管疾病诊治进展 安医大一附院 余昌俊 一 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症状体征 (一) 疼痛 是动脉疾病常见的症状 通常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 1.间歇性疼痛 又称间歇性跛行或运动性疼痛 。 2.持续性疼痛 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疼痛,因此又称为静息痛 (二)肿胀 是静脉疾病常见的症状,当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肿胀 1.静脉性肿胀 2.淋巴性肿胀 双下肢淋巴水肿 (三)感觉异常 主要有肢体沉重,浅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等表现。 1.沉重 2.异样感觉 3.感觉丧失 (四)皮肤温度改变 动脉阻塞性病变时,皮温降低;静脉阻塞性病变时,皮温高于正常;动静脉瘘时,皮温明显升高。在恒温环境下,对比测试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的皮温,如相差2℃以上有临床意义。 (五)色泽改变 皮肤色泽能反映肢体的循环状况 1.正常和异常色泽 2.指压性色泽改变 3.运动性色泽改变 4.体位性色泽改变 又称Buerger试验。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变化;然后让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观察肤色变化。若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肤呈苍白或腊黄色,下垂后足部皮肤为潮红或出现斑块状紫绀时,称为阳性结果。 (六)形态改变 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出现扩张或狭窄性形态改变,并引起临床症状 1 .动脉形态改变  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②杂音  ③形态和质地 2.静脉形态改变 (七)肿块 由血管病变引起的肿块,可以分为搏动性和无搏动性两类 1.搏动性肿块 2.无搏动性肿块 (八)营养性改变 主要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或坏疽,增生性改变等三类 1.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2.溃疡或坏疽 3.肢体增长变粗 下肢溃疡 二 下肢血管疾病辅助检查 (一)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 提供血管的解剖和血液动力学的信息,在血管疾病的筛选中应用较为广泛。 2.踝肱指数 可提示患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肢体的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的肱动脉压之比。正常时踝肱指数 ≥0.97, 0.97-0.90为临界值,踝肱指数 <0.90, 可出现肢体缺血症状,<0.60即可有静息痛。 3.CT和CT血管成像 经血管注射对比剂,通过血液循环在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高峰时进行容积扫描,通过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的二维和三维影像。 4.MRI和MRI血管成像 (二)血管造影检查 Seldinger经皮穿刺技术,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1.动脉造影(DSA) 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影像信息的减影技术,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 2.静脉造影 是下肢深静脉疾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1)顺行造影: 可观察深静脉的形态和通畅情况,交通支有无逆流及浅静脉曲张的范围。 (2)逆行造影:检测下肢深静脉瓣膜的形态和功能。 根据造影剂逆流程度,将深静脉瓣膜功能分为五级(Kistner分类法): 0级:无明显逆流, 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Ⅰ级:造影剂逆流至大腿上段(上1/3); Ⅱ级: 造影剂逆流至大腿下段(膝上水平); Ⅲ级: 造影剂逆流至小腿上段(膝下水平); Ⅳ级: 造影剂逆流至小腿下段(踝关节水平)。 三 下肢血管疾病的分类 1.动脉疾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糖尿病足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炎 2.静脉疾病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一)病因病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 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硬化 , 管腔内血栓形成、闭塞 , 引起的慢性缺血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 (二)临床表现 Fontaine分期 Ⅰ:轻微主诉期 Ⅱ:间歇性跛行期 Ⅲ:静息痛期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