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2
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思想
一 鲁迅的生平
鲁迅的家庭
祖父:周福清(字介孚)
父亲:周伯宜 母亲:鲁瑞
妹妹:名端姑,未满一岁即殇。
弟弟: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椿寿因发热发烧早逝。
妻子:朱安。1906年7月26日与鲁迅结婚。婚后四日,鲁迅东渡日本三年,1919年,鲁迅回国迁居北京,但和朱安分居。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终年69岁。许广平,鲁迅的学生。1927年10月在上海与鲁迅同居,生子周海婴。
①绍兴。1881年,鲁迅生于绍兴。12岁到18岁在三味书屋读书。
②绍兴→南京。1898年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班,改名周树人。半年后转入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③南京→日本。1902年春,毕业后进东京弘文学校,1904年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同年回家完婚,并带周作人赴日。
④日本→绍兴。1908年回浙江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师,1910年绍兴府中学学监。绍兴光复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⑤绍兴→南京。1912年,应蔡元培之邀,往南京教育部,任教育部职员14年。
⑥南京→北京。1912年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2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讲师。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狂人日记》。
⑦北京→厦门。1926年应林语堂之邀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教授。
⑧厦门→广州,1927年辞职,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长。因要求学校营救被捕学生遭冷拒,愤而辞职。
⑨广州→上海。1927年10月,携许广平往上海,1930年发起成立左联,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
二 鲁迅的思想
1.痛苦的生命体验、经历
①从小康坠入困顿(家庭变故)。
②受挫于日本。
③误食了慈母给他的幸福,成为一生的精神负担。
④绝望于辛亥革命。
⑤为了养家,得到了不得不做“官”的痛苦。
⑥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兄弟失和。
⑦与许广平的交往。想恨不敢恨,想爱不敢爱。
⑧受骗于朋友、学生。
2.鲁迅的思想及其发展
鲁迅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从青年时代起就努力探究古今中外广阔的思想领域,并在思想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他总是从自己反封建的斗争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有所选择,有所改造,有所扬弃。
A 爱国主义思想
B 人道主义思想
C 反抗叛逆精神
D 科学救国思想
E 进化论思想
F 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思想
G 个性主义思想
H 彻底的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
I 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 鲁迅的创作简况
⑴1911年,《怀旧》以村塾学童的 视觉来看待辛亥革命给“芜市”带来的一场虚惊。
⑵《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集鲁迅1918—1922年的15个短篇(1930再版时《不周山》被抽出)。)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⑶《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集1924—1925年的11个短篇。)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⑷ 《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八则,“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补天》、《铸剑》、《奔月》、《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⑸散文:散文诗集《野草》(1924—1926年,共23篇)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
⑹杂文创作:早期文言写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论文;《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 等。
⑺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⑻书信集《两地书》
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一 《呐喊》和《彷徨》的思想内容
《呐喊》1923年由新潮社作为该社文艺丛书之-出版。收1918-1922年所写的14篇小说(初版时收入15篇,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这些作品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一群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提出了批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