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VIP

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2.“理性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下列中外思想家的观点能促进人类理性化的有 ①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②康德—“人非他人的工具” ③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 B.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C.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D.清代使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14.右图是中国古代一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行政及 商业功能分布图(局部),这一时期是 A.西汉 B.南宋 C.唐朝 D.元朝 15.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宋代 “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A.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 B.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 C.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 D.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 16.右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 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 C.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 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1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传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包括 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已经出现 ②自行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 ③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8.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京津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该“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19.“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 A.光绪帝变法诏书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C.宣统帝退位诏书 D.陈独秀《敬告青年》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863计划”的制订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21.“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的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材料中的“大战”指 A.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2.某文学家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他创作了“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该作品是 A.《红与黑》 B.《战争与和平》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丧钟为谁而鸣》 23.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它还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且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这一事件是 A.签署《慕尼黑协议》 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C.建立“东方战线” D.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38.(26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 ——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重要的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简编》 材料三 尽管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但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1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