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2016届一轮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要 点 探 究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英国把这场战争叫通商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为什么两国对这场战争的命名不同? 提示: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 中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 ※对英国来说,英国想以鸦片输入中国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他们认为战争是建立在通商贸易基础上; (通商战争:英国早就想打开中国门户,与中国通商,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以鸦片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是殖民主义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战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清政府决定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释】鸦片贸易是非法走私的,损害了中国的正当权益,而英国以禁烟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显然题干观点是错误的,而①②两个观点是对立的,必有一个是错误的,②说法是错误的,因通过排除法,B项正确。 B 运用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简要评价鸦片战争。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开始。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融入世界的开始。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迫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近代思想的出现。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工业文明冲击了古老的农耕经济,虽然伴随着殖民主义带来的屈辱和压迫,但是,我国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全面冲击中逐渐走向文明。 拓 展 提 升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 很多人说起鸦片战争,评价总是负面的,但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鸦片战争也有它正面的意义。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一直闭关自守,基本不与世界交流,长期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那中国的现代文明将迟来多少年?    要 点 探 究 (2014·江苏单科·5)右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可判定该谕旨颁发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并不是该谕旨导致的,故C项错误;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几处通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并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故D项错误。 落实强化 B (2014?天津文综?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落实强化 C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上逐渐自强,故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2013?浙江文综?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落实强化 B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