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1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影像显示】骶、尾椎显示于照片中,边界明确;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骶骨两侧无名线重叠为单一致密线。 【呼吸方式】浅缓呼吸不屏气曝光。 如主要观察尾椎时,摄影时所用毫安秒应比腰椎侧位低,否则尾椎显示不清楚 。 第六节 骨盆摄影 一、骨盆体表定位标志 1. 骨盆的最高点髂嵴两侧连线为第4腰椎棘突水平。 2. 骨盆两侧前上方,最突出的骨为髂前上棘,重要骨性标志之一。 3. 耻骨联合与尾骨在同一平面上。 4. 尾骨尖端也是骨盆摄影的重要标志。 二、骨盆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应尽量清洁肠道,排空膀胱尿液。 2.骨盆外伤应注意避免因搬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因骨盆结构复杂,中心线入射点对各部投影有较大影响,摄影时应充分利用体表定位标志。 4.盆腔组织密度高、厚度大,摄影时应采用滤线器摄影技术。 5.骨盆摄影,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时曝光。 6.胶片尺寸:骨盆整体片(12英寸×15),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三、骨盆摄影常用体位 骨盆前后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两拇趾内侧相互接触;暗盒上缘超出髂嵴2cm,下缘包括坐骨。 【中心线】对准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 骨盆前后位摄影体位图 【标准影像显示】两侧髂骨翼与其他诸骨密度均匀,骨结构清晰可见;髋关节骨头位于骨盆两侧下1/4处。 【呼吸方式】浅呼吸中曝光。可因盆腔内脏器移动模糊而使骨骼影像较。 骨盆前后位显示图 第七节 头颅摄影 一、头颅解剖定位标志 1.听眶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2.听眦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角。 3.听鼻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3°角。 4.听口线 为外耳孔与同侧口角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23°角。 5.听眉线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0°角。 6.瞳间线 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二、头颅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应了解被检者病情、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摄影体位和摄影条件。 2.摄影时要让被检者体位舒适,以避免曝光时可能产生位置移动。 3.摄影前应去掉被检者头部的发卡、饰物、活动假牙等物品。 4.头颅解剖结构复杂,摆放摄影体位时应充分利用头颅的一些标准平面和体表定位标志线。 5.摄影时要明确X线的投射方向以及中心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 6.头颅摄影呼吸方式为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前应做好呼吸训练。 7.正确使用滤线器设备,确定适当的照射野,焦-片距取90~100cm。 8.某些结构对称的部位,需摄双侧影像进行对比时,两侧的摄影条件必须一致。 9.摄影时必须对被检者进行有效的X线防护。 三、头颅摄影常用体位 (一)头颅 1.头颅后前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床上,下颌内收,额部及鼻尖紧贴床面,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出颅顶约3cm。 【中心线】自枕外隆凸经眉间垂直暗盒射入。 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两眼眶影像对称;顶骨及两侧颞骨的影像对称。 头颅后前位显示图 2.头颅侧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俯卧,对侧上肢屈肘握拳放于颏下,下肢屈曲以支撑身体;瞳间线与床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暗盒其上缘超出颅顶3cm。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垂直暗盒射入。 头颅侧位摄影体位 【标准影像显示】照片的上缘包括顶骨,前缘包括额骨、鼻骨,后缘包括枕外隆凸;蝶鞍影像居中,鞍底呈单边显示;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头颅侧位显示图 4.颅骨切线位 【体位设计】被检者通常取卧位,根据病变部位安置头颅方向;转动被检者头部,使病变区颅骨的边缘与暗盒呈垂直关系。 【中心线】与病变处颅骨相切,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标准影像显示】为头颅某局部切线影像。凹陷骨折者,可见骨皮质断裂和骨片凹陷情况。 【呼吸方式】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用途】用于检查颅骨任一局部的凹陷、凸出,骨皮质的异常改变。 5.汤氏位(头颅前后半轴位) 【体位设计】 被检者仰卧,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台中线重合;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床面;片盒上缘平颅顶。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30°角,对准眉间上方处,经枕外隆凸射入暗盒;或向足侧倾斜30°~40°角,经两外耳孔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处射入暗盒。     【标准影像显示】显示头颅半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